在那个乱世纷飞的民国初期,涌现出了许多“狠人物”,这其中便有一个名为张宗昌的军阀,他被后人称作“三不知”将军。

这“三不知”分别是:不知兵有多少、不知钱有多少、不知姨太太有多少。

张宗昌到51岁去世时,一共纳了有23房姨太太。

纵观张宗昌的一生,似乎不是在和女人谈情说爱,就是在娶姨太太的路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色之徒”却成了奉系军阀的头目之一。

能够在那个动荡年代成为东北军阀的领头羊,张宗昌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也并非当下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般平庸无能。

那么张宗昌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

而他又惹了什么样的仇敌,竟在最后落得个横死街头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

张宗昌在发迹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穷小子,他没读过什么书,只能靠干苦力活挣钱,但又因脾气火爆喜欢逞凶好斗的缘故被老板屡屡辞退。

于是混不下去的他从龙口出发去了东北,做起了胡匪,整日靠打家劫舍度日,做胡匪的日子也不好过,张宗昌和他手下的小弟虽然能靠着抢劫来的钱解决温饱问题,却还是过不上什么舒坦日子,整日都在提心吊胆会不会有官兵来抓他。

后来,张宗昌带着小弟金盆洗手去了海参崴,专门给华商总会当看家护院的门警。

当门警的日子虽然过得无聊,但却有了稳定的收入,张宗昌的小弟对此很满意,但张宗昌本人却并不这样想,他时刻关注着中国时局变化,期待着一次大动荡的来临,届时他便能浑水摸鱼,在乱世中混出头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宗昌等到了这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时,中国同盟会的张西曼在海参崴招兵买马,张宗昌听闻这个消息后立马找到了张西曼。

他告诉张西曼:“我是胡匪出身,现在手下的小弟都在这里当门警讨生活,我知道你的目标是打算将这一带的胡匪头目刘弹子,我可以帮你!”

“你怎么知道我的目标是刘弹子?”

“你们要搞革命就需要招兵买马,刘弹子虽说是胡匪,但手下人马远比大多数正规军的还多,也就更别提枪支武器了。”

就这样,张宗昌利用自己曾做胡匪的人际关系,开始为张西曼前桥搭线,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刘弹子说服,竭力促成了这件事,并和刘弹子一样,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2年初,张宗昌和刘弹子等人坐船离开了海参崴,被收编为了光复军骑兵团。

张宗昌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在军队中四处笼络人心,将刘弹子挤压了下去,使刘弹子这个曾经的胡匪头子成了自己的下面的营长,而他则被封为了骑兵团团长。

刘弹子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竟会被张宗昌压了一头,他十分的不服气,以至于心中生出了郁结,最终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不得不说,张宗昌是个十分机灵的人,在踏上军旅生涯的第一步,他便将曾压自己一头的刘弹子给“打压”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复辟帝制,穿起龙袍在天坛祭祀

再后来袁世凯上台,历史走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张宗昌的队伍也被编入到了江苏军队,身份为江苏某骑兵团团长。

由于袁世凯和一些革命分子的理念毫不相符,所以许多革命分子都扬言着要讨伐袁世凯。

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宗昌十分明白一个道理,袁世凯想要恢复“帝制”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他统治不了中国多久便会被新的革命志士赶下台。

看清楚形势的张宗昌开始给自己另谋出路,物色着新的投奔对象,来到了直系军阀头领冯国璋的麾下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国璋

来到了冯国璋部队中的张宗昌,被委任为了江苏军官教育团团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可见冯国璋对他究竟有多器重。

在军阀混战时期,冯国璋只要一出征便会带上张宗昌,张宗昌跟随着冯国璋出生入死,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金钱、地位,也在这一时期娶了娇妻美妾,生活过得好不惬意。

然而,张宗昌的好日子很快便到头了,1919年12月冯国璋突然病逝,冯国璋的死给张宗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毕竟冯国璋可是他的靠山,现在靠山倒了,他该如何是好?

一想起家里还有娇妻美妾要养活,张宗昌便觉得自己不应该这般消沉下去,为了能继续逍遥的过日子,他改投奉系军阀,打算在奉系军阀中混出一番新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作霖

为了能在奉系军阀中混出头,张宗昌对于张作霖委派给他的任务向来都不推诿,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宗昌为张作霖办的事越来越多,也逐步获取了张作霖的信任,成了奉系军阀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当然,张宗昌能混到奉系军阀“大哥”级别人物,除了靠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多靠的则是部下的强悍作战实力。

他的手中有一支白俄军队,也被称作“老毛子队”,队伍里的这些人个个人高马大会作战,他们参加过十月革命等多种战争,有着极强的作战经验,普通的中国军队根本就不是他们这帮人的对手。

也因此,白俄军队就是张宗昌手中的“王牌杀手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对待这支“老毛子队”里的士兵如同家人一般,在普通士兵吃高粱面的时候,这些白俄兵大多吃的都是牛肉面包,至于那么白俄的军官吃的则更为奢华,顿顿都是大鱼大肉。

这在物资匮乏的中国来说,是极难享受到的待遇。

这些白俄队伍里的士兵只会说一句话,那便是“张宗昌的老毛子”,而这句话也是他们向友军传递的非敌人暗号。

这些白俄士兵对张宗昌具有十足的认同感,平时只听张宗昌一人的命令,每当友军问他们口令时,这些白俄兵便会毫不犹豫的说道:“我们是张宗昌的老毛子。”

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十分惨烈的军阀混战,在军阀混战中,这些外国士兵卷入到了中国的非正义战争中,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死在了荒野中,湮灭在了历史的岁月长河中,至今都鲜少有人提起他们的存在,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这些白俄士兵都沦为了张宗昌实现欲望和梦想的牺牲品,他依靠着白俄部队出尽了风头,屡立战功,职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随着地位的提升,他获得了更多的金钱,也获得了更多的兵权。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有了金钱地位的他又开始大肆娶妾,一生竟娶了二十三个姨太太。

要说这些女人都爱他么?

可以肯定的是,爱,但只爱张宗昌的金钱和地位,并不爱他的人。

张宗昌的大太太袁书娥是在张宗昌闯关东时期认识的他,两人结婚后感情一度十分稳定,但却被袁书娥的妹妹袁中娥给破坏了。

袁中娥时常去姐夫家玩,她十分羡慕姐姐能有这么一个高大帅气的丈夫,于是便竭力与张宗昌交好,而张宗昌经不住袁中娥的诱惑便和她发生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让袁书娥感到十分痛苦,在张宗昌纳了她的妹妹后,袁书娥出于报复之心与身边的送信人贾瘸子好上了,贾瘸子虽然腿有不便,但却生得一副好相貌,十分得袁书娥的喜欢,后来,袁书娥还和贾瘸子生下了一个女儿。

张宗昌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他趁着贾瘸子和妻子鬼混的那天折返家中,拿着枪便向贾瘸子打去,贾瘸子被吓得慌忙逃去,此后再也没有经过张家的门。

经历了这件事的张宗昌心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也造就了他后来的极端婚姻观,他开始沉溺于寻欢作乐中,整日与烟花场所的女子鬼混,相继娶了许多姨太太。

这些姨太太并不爱张宗昌本人,但却喜欢张宗昌的权势地位,她们依附张宗昌的势力而活,在张宗昌的死后走得比谁都干脆,没有谁愿意为张宗昌守节,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带着分得的钱财嫁了他人,与他人相守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张宗昌的死因,只能将其归为“罪有应得”四个字。

首先,张宗昌此人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在他统治山东的那段时间里,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获取到更多的钱财消费,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不说,还绞尽脑汁想了多种收税办法,在当地加了70多种税收,搞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

这些税的名字说出来绝对会让人啼笑皆非,比如收鸡税、挑大粪税、牲畜屠宰税等等,只要是和百姓生活有关的,都能让张宗昌找出一个合理的由头收税。

也因此,当地的人民甚至将张宗昌称为“狗肉将军”,还给张宗昌编了这样的一首民谣:

“也有花椒也有姜,锅里煮的张宗昌。早来的,吃点肉;晚来的,喝点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在做,天在看,张宗昌这样折腾百姓,不把百姓当人看,迟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1927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趁着宁、汉分裂之际搞事,窃取了陆海军大元帅的位置,并组织起了军政府,荣登执掌北京政府的宝座。

之后,张作霖派张宗昌等人带兵对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发起反攻,一时之间,中原大地上炮火连天。

张宗昌的对手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两军在陇海线上血拼了起来。

不久后,西北军的一位旅长倒戈并将西北军中的第八方面副总指挥郑金声诱捕,献给了张宗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玉祥

冯玉祥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因为郑金声是他的结义兄弟,当年冯玉祥和好友韩复榘被清军追杀的时候,是郑金声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两人,如今兄弟有难,他怎能不悲痛?

11月6日,张宗昌在第一次兰封会战失败的背景下,恼羞成怒杀了郑金声,因此遭到了冯玉祥和韩复榘的记恨。

在这之后,韩复榘将郑金声的养子留在了身边照看,为的就是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

1928年,张宗昌被北伐军彻底打败,为了不沦为俘虏,他慌忙地逃出了自己老巢山东,并一路逃到了日本,寻求日本方面的庇护,直至1932年时才应张学良之邀返回到了国内,暂居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复榘

1932年8月,韩复榘应张学良之邀参加了一场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终于见到了那个曾杀死他恩人的张宗昌。

张宗昌比韩复榘大个9岁,在酒席上一直以“大哥”自居,还大言不惭地自称:“我的许多老部下还在山东,只要我稍稍打一下招呼,队伍马上就能建立起来!”

张宗昌的这番话引起了韩复榘的猜忌,这个张宗昌回国莫不是想东山再起?这时,韩复榘已经有了杀心了。

两天后,韩复榘在一个戏院里再度见到张宗昌,戏演到一半的时候,张宗昌忽然不请自来,来到了他所在的包厢,大摇大摆的坐在了韩复榘的身边。

张宗昌豪爽一笑,漫不经心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老弟啊,大哥今日顶了你太太的窝,你也在山东顶了我的窝......”

韩复榘是个聪明人,他听出了张宗昌话中的深层含义,为了防止张宗昌东山再起阻碍他势力的发展,韩复榘做出了一个决定:派人暗杀他!而这个暗杀张宗昌的最佳人选便是郑金声的养子郑继成。

后来冯玉祥知悉此事后也深表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9月3日下午6点。

济南火车站人来人往,没人会注意到混入人群中的年轻杀手郑继成,郑继成紧紧的盯着四周的环境,时刻等着出手的机会。

这天张宗昌将乘车去往北平,郑继成打算在这天暗杀张宗昌。

此时,208号的头等客车室里,韩复榘等人与张宗昌相谈甚欢,在为他送行,直到快发车离站时才与张宗昌作别。

韩复榘与张宗昌握手后,笑眯眯地盯着他说了一句:“吾兄保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复榘话落后,人群中忽然响起了一道洪亮的声音:“张宗昌去死吧!”

话落后,三枪向张宗昌开去,但机警的张宗昌立马找到了掩体,避开了射击并跳车而逃,然而令张宗昌没想到的是,站台柱子后面还有刺客。

张宗昌拼命地逃着,但此时的他已经被刺客包围了,根本无处可逃,在跑到第三站台北面时,一颗步枪子弹朝着他的脑袋直直而去,直接将他的脑袋射穿。

张宗昌应声而倒,就此横死街头,被刺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张宗昌的名声“太臭”,他的死让百姓拍手称道,更没人为他讨任何的公道,也没人愿意为他收尸,最后还是韩复榘给他收的尸,并于9月11日将尸体运往了张宗昌的北京家中。

至于暗杀张宗昌的郑继成,则被人民百姓奉为“英雄”,百姓纷纷上街请愿,希望宽恕郑继成,而韩复榘和冯玉祥等人顺着民意而为,开始多方奔走,最终,郑继成于张宗昌死后的第二年被赦免。

至于张宗昌的那些小老婆,在分得了钱后如鸟兽散般纷纷离去,根本就不愿意在张宗昌家中多留一刻。

纵观张宗昌一生,他贪图享乐,娶了数房娇妻美妾不说,还搜刮民脂民膏,触犯到了人民的利益,能得到这样的下场,用”罪有应得“四字形容确实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