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会,金钱让一切都可以相互比较,它消除了事物所有的不可通约性和所有独特性,它让社会变得透明,但透明社会是一座同质化的地狱。这是韩炳哲在《透明社会》中的一段话。

哲学家韩炳哲、桑德尔、马尔库塞在不同的著作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就指出,在一个同质化的社会中,个体很容易失去反思的能力,而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是一个单向度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质化社会会伴随单向度的人,今天,这种单向度和同质化的趋势,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个人生活、公共服务、文化艺术、政治经济都和商业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它让这些领域具有同一个特征:商品形式。

如果商品价格成为反映和定义物品价值的唯一方式,艺术、情感、公共服务变成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这不仅是对事物本身价值的贬损,而且也是对真实价值的遮蔽。我们把一切活动都变成了商业活动,在商业活动中,价格是成为对真实的遮蔽和替代,显得合理而自洽。在这种遮蔽之下,流量=质量、有钱=成功、好评=好、价格=价值。

之前罗永浩开玩笑说,在妓女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女人是不卖的,他们对一个听到女人不卖的传闻,能理解的上限就是,是不是价格没谈拢。

当一切都变得同质化,这种规则就会变成我们思想和生活的牢笼,让我们不再敢追求另外一种生活,而是在现有的生活中活出不同,我们追求在现有规则下的肯定,而不是否定。这种同质化不仅表现在商业文明,还有现代文明、科技至上、理性至上、消费主义等等,它们构建了如此复杂而顽固的观念体系,如此具有控制力,让人们逐渐失去了跳出既定框架的能力,这些观念体系成为遮蔽真实和束缚思维的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尔库塞说,政治生活领域,当竞选领袖和政治家在电视、媒体和舞台上说出自由、平等这些伟大的字眼时,这些字眼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它们只有在宣传、商业、训练和消遣的语境中才能获得意义。理想被现实同化,理想被现实超越,它被从心灵、精神或内心世界的高尚领域里拽了出来,并被转换为操作性术语和问题。为什么今天人们不再相信故事、不再相信所谓真、善、美、公平正义、道德良知这些本来崇高的理想,我们会认为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要做的是接受现实和顺应现实。

正如前段时间璩静事件一样,很多人认为璩静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现实就是这样,所以它就是对吗。想起之前有人对海底捞员工和其他服务行业的人发泄情绪说,他们赚这份钱,就应该受这份气。当我们用金钱去量化一切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同理心、道德感、责任感就会降低,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把人物化为工具,而且觉得正当且合理。道德良知、真善美这些崇高的理想已经被物质化和商业化,而被清除出理想的领域。马尔库塞称之为:崇高文化的消失,或者说世俗文化对崇高文化的侵蚀。当理想和现实,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张力被磨平和消灭,双向度文化逐渐消失了,单向度的社会就产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尔库塞还批判了,在文化艺术领域,快乐原则对于真实原则的侵蚀,幸福意识占领了高地。马尔库塞说,文化艺术作品被异化为,纯粹的商品被纳入社会,它们作为对真实的遮蔽,对痛苦的粉饰,以及心理分析的部分知识而流传,它们变成了被出售、给人安慰、让人舒服和使人兴奋的商品。艺术作品本应该作为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表现在对现存事物的反思,而今天它们普遍变成了顺从商业规则,给人们以心理按摩和给人安慰的调剂品。让人愉悦、给人以肯定,变成了艺术作品的主要目的。

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短视频时代也是一样的,今天短视频的流量密码是,能给人以快乐,愉悦、舒适,能讨好、顺从、肯定用户的内容才算掌握了流量密码,而那些严肃、理性、克制的内容大家并不喜欢。当艺术和文化失去了否定性的力量,转而指向了另外一个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意识:幸福意识。

今天人们把追求幸福视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这看起来正当且合理,一个人的行为带来了快乐,那就是善;带来的是痛苦,那就是恶;并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行为的所有价值。追求幸福有什么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尔库塞说,相信幸福意识,也就是相信现实是合理的,并且相信这个制度最终会不负众望的信念,反映了一种新的顺从主义。接受了幸福意识,可能就意味着,我们会把当下的痛苦和不合理的状态,合理化为,为了未来的幸福而付出的暂时代价。

幸福意识不仅让我们忽视痛苦和不公,而把它们视为追求幸福的过渡状态,而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能力。但,幸福真的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最高目标吗?

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正如哲学家加缪说:幸福不是一切,人还有责任。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点赞收藏和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内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