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2日,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承办,上海博物馆、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协办的“熔古铸今——中国古代艺术品展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教学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为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战略合作项目,由双方共同策划推动,旨在保存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记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行者刘江先生因病逝世。开幕式前,全场肃立,为书法篆刻艺术巨匠、杰出教育家刘江先生默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潘善助,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王宏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龄共同为展览启幕。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

高世名谈到,刘江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行者,也是印学泰斗,先后担任西泠印社的执行社长、名誉社长,他是中国美院和西泠印社的重要纽带。我们应继承他的精神,弘扬他的事业,共同推动书法、篆刻的创作和教育成就新的高峰。

从二十世纪初直到今天,西泠印社和中国美院始终道义相通,文脉相联,双方共同成就了中国艺坛诸多盛事。西泠先贤、艺专先师,他们这代人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既经受了古今中西思想观念的激荡会通,又亲历了社会变革所带来思想观念的剧烈变迁。他们秉承传统文人的气韵风骨,也确立起现代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专业理想。无论艺术创作还是专业教学,他们承传统、续古道,同时又出新意、开新局。诸种历史张力重重累积,蕴藉、喷薄于他们的书画、篆刻与诗词之中,于指掌方寸间别开生面,在披离点划中气象万千。

中国美院的书法专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创出一种穷源竟流、抗志希古的大气象,也始终在追求一种通达之境——心志通达于先秦两汉,学问通达于经史义理,修养通达于文学辞章。书法篆刻之学,不但要“熔古铸今”,还要“返本开新”,不但要“守常达变”,更要“以异现常”,如此才能保持其源头活水、赓续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我们将共同努力,振作中国独有之文脉,成就世界艺术共享之价值,将书法和篆刻艺术发展成为一项开放而通达的心灵的事业,使之相应于新时代,感通给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

陈振濂强调,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与西泠印社展开友好合作的共同成果。西泠印社多年积淀的优秀藏品与美院师生经年累月的教学硕果相互结合,双方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表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平衡科研及创作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有效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他就双方后续合作发展提出了建议,篆刻艺术在当下如何引进创作思维?篆刻艺术与版画艺术是否有望实现互通对话?为金石篆刻艺术的现实性发展提出了重要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徐鹏

徐鹏代表所有参展同学,为主办方搭建了这样的展示平台表达感谢。以此为契机,让广大同学能够见到历代书法篆刻真迹,从而促进学习和研究。希望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纪委书记陈于杰,副院长夏文莉,组织统战部部长徐国强,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长余旭红,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慰祖,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立翔,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范正红,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方爱龙, 以及兄弟高校代表,西泠印社社委会各处室负责人、媒体嘉宾,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领导及师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展览共展出西泠印社社藏精品260余件、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8件、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馆藏精品100余件、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100余件,共分为“丹青蕴彩” “金石镌华” “格古通今”三个板块,从中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进一步推动书法学与文博学的交流与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古老的文物与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7月1日。

〖部分展览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董其昌 《七绝草书扇页》

尺寸:19 x 58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张瑞图 《五律草书轴》

尺寸:200 x 49.5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陈洪绶 《祝寿图轴》

尺寸:125 x 61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虚谷 《梅兰竹菊四季屏》

尺寸:125.5 x 30.2cm x 4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赵之谦 《临白驹谷题字》

尺寸:95 × 168.5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公鼎拓本轴》

尺寸:242.5 x 83.5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鄂侯驭方鼎拓本轴》

尺寸:126.5 × 63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吴让之 砚山书画

尺寸:1.6 x1.9 x 4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赵之谦 稼孙

尺寸:1.6 x 1.6 x 4cm

西泠印社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何震 烟波钓叟

尺寸:2.7 x 2.75cm

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汪关 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

尺寸:4.42 x 4.27cm

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苏宣 流风回雪

尺寸:4.06 x 4.12cm

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 武泉丞印

尺寸:2.5 × 2.5cm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 庄尚

尺寸:2.3 × 2.3cm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 平舆左尉

尺寸:2.1 × 2.1cm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梓瀚《孤山题咏》

尺寸:248 × 25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鹏 《拟赵之谦意临王铎立轴》

尺寸 :258 × 6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军豪 《“华山片石是吾师”书法临摹组件》

尺寸:126 × 8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鹏程 陆游《醉书秦望山石壁》

尺寸:400*864cm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 影|傅江杰

文 字|周 慧

编 辑|张若瑜

责 编|刘 杨

审 核|方 舟 沈乐平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