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啪,亮灯了。八达岭长城如一条散发着金光的巨龙,穿透夜幕,闯入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吱呀,推开一间“村咖”的门,点一杯冰咖啡。蓦然回首,翠峰林海间,巨龙起伏。

当当当,长城脚下,百年老火车站钟声回响,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飞驰而过。

啌——咣——,鼓点响起,由戍边官兵军乐演化的非遗戏曲——燕歌戏开场了。

“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采访活动首站便来到长城北京段。恰逢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期间,又赶上了端午节假期。一路自东向西,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和门头沟区,乘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万里雄关风景独好。

长城破局

四面环山、三面有古长城的延庆石峡村最近火了。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乡亲们,要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村里,记者遇到了慕名来游玩的游客、来采访的外地同行,大家不约而同被随处可见的长城元素吸引:

草坪上保留了一段老墙,里面混砌着几块长城砖。过去,石峡村经济落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也不足,捡了长城砖回来砌院墙盖房子。一位村民说:“现在翻新房子,遇到长城砖都会替换下来,妥善保护。”

村里有条学院路,展示着全国各地、不同时期的长城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壁上也有长城。长城保护员刘红岩指着上面的画一脸骄傲地介绍:“这是有名的罗锅城。长城在这儿随着山势形成了一个胳膊肘弯儿,这个景在别处可看不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已经启动,像刘红岩这样的基层力量加入了长城文物资源调查队,长城家底儿将被摸清。

“我带您到处转转。”石峡村党支部委员谷文亭皮肤晒得黝黑,他边走边告诉记者,“我是村里长大的,小时候不觉得长城有意思,唯一觉得新鲜的是,村里下冻雨,长城飘雪花。”

正因为季节慢半拍,村民种什么都不赶趟儿,卖不出好价钱。年轻人都争着进城发展。

乡村振兴,依靠长城破局。

10年前,北京妫水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玉玲看中了这里的长城文化资源,带头发展民宿、餐饮等产业。

路过6号院,门半敞着。谷文亭朝里喊:“有人回来啦?”

“刚进门,进来坐啊!”村民梅京雨热情地招呼着。几年前,他翻新老屋,回村开起民宿。

“生意还行。就是客人总问,什么时候能上山看长城?”

“放心,正做规划呢。”谷文亭嘱咐,“不过,保护第一,咱可不能私自爬。”

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民宿都住满了,村民经营的酒坊、油坊人气儿也很旺。眼看快中午一点半了,村里的饭馆仍需排号等位。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长城脚下的乡村被长城改变。就拿昌平区南口镇来说,居庸关村根据当地山地梯田的特点,引导村民种植耐旱的杂粮品种;羊台子村依山循路,开发了近6公里山地车赛道,如今体育赛事不断。

以前急着往外跑的年轻人回来了,一拨拨的游客也慕名而来。长城脚下的村子,禾青丰长,热闹非常。

长城出山

八达岭长城地面缆车上,四川游客王女士将白发苍苍的母亲安顿在了第一排。老人掏出手机,将镜头对准了窗外的浓翠浅绿。

缆车平稳,一盏茶的工夫就到了。

游客出站,正对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拍照点。走上几分钟,就到了南五楼和南六楼城墙内侧的黔心亭。清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40年前,要从景区登城口爬到这座纪念贵州人民参与“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的碑亭,至少需要30分钟,游客在这里常常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赏景。

随着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素以奇险著称的长城得以广邀登城“好汉”。

八达岭长城大景区贯通连接轴总长16.1公里,正在畅通最后1公里。最快今年底,从碑亭可以一路走到青龙桥火车站。

站在老站台仰望,巨龙盘踞在两侧山脊上。“我们增补了扶梯步道,游客可以走近长城了。”延庆区长城管理处主任李丹邀记者去施工现场感受一下。

“沿路这些是补栽的元宝枫。等秋风一起,漫山红叶衬着古老的长城,嘿,别有一番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山上下来,正赶上一列“长城号”列车驶入小站。每年4月,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都一票难求,大家都想来长城,看山花摇曳。

小站还有一座詹天佑铜像,注视着列车往来。1905年,我国尚没有一条国人独立主持设计、建造、运营的干线铁路。外国工程师放言:中国能修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詹天佑临危受命,青龙桥站因“人”字形铁路,声名大噪。

如今,铜像脚下,京张高铁穿“人”字而过。一个“大”字,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落后到领跑。小站最近正在筹备一个展览,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段历史。

40年间,藏在密林山巅的长城,变得近在眼前。

千禧年前后,被誉为现代文明通向古代文明的八达岭高速公路(京藏高速)通车;“十一五”期间,“区区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实现;2011年,连通城区与长城的S2线变为市郊铁路,低票价增车次,惠及百姓;当下,长城数字化展示系统正在建设,足不出户“登长城”的梦想将照进现实……

北京日新月异,路坦途顺,长城出山。

长城无极

最近,有关北京长城的新闻不断:

持续优化445公里的“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依托长城及沿线的古迹遗迹资源开发“漫步北京——古韵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北京首部长城主题大型情景剧《梦华·长城》首演;

每年统筹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约1亿元,落实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

八达岭夜长城常态化开放……

文化赋能长城正当时。

雨后,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式晚会开场,京西太平鼓等非遗项目混搭广场舞,中国戏曲与美声唱法融合……视听盛宴带观众从“中国的长城”走向“世界的长城”,感受新时代生活在长城脚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端午节假期,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人流如织,将军关村和金海湖北岸优质果品种植带的黄草洼等村的樱桃园长势喜人。形式多样的文旅融合活动,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既保护长城,又充分发挥长城价值。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于海宽说,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保护长城的范畴不再局限于修,更纵深地向长城文化挖掘、内涵整理等方向转变。

“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前段时间,党中央首次召开以旅游发展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描绘出一幅“诗和远方”的美好图景。

就长城而言,战鼓已歇,城关、隘口、敌台,还有墙体,带着一身风华盘踞山川,顺势而建,顺时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来源:北京日报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