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落下帷幕。本届峰会共对接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21个,总投资高达2030亿元,涵盖了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将有力推动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让市民亲身感受数字城市独特魅力

数字时代,日新月异,每年的数字峰会也都常办常新。记者在峰会现场体验区看到,多款智能机器人各显神通,如写书法、下围棋、AI 画像等,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为了让数据场景更加贴近大众,峰会组委会还运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先进技术,在福州市内打造了 40 多个数字应用场景体验点,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数字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峰会期间,还举办了2024华为智能充电网络创新生态大会、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展、网龙教育主题积木交互沙盘项目、科大讯飞讯飞星火大模型 V3.5 及多项AI核心产品展示、中国电信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发布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数字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发展潜力,让人对数字科技的未来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北斗多频定位芯片、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南粤古驿道 VR 体验、AI 训练服务器等众多高科技产品也在峰会上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广东作为主宾省之一,携超40项数字化发展最新成果亮相峰会现场体验区,让观众亲身感受到了“粤系列”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便捷,以及数字化龙头企业的 AI 训练服务器、高性能芯片、量子安全通话等高精尖数字产品的独特魅力。在会场之外,峰会组委会还在福州市内打造了45个数字应用场景体验点,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智慧城市的最新成果。

乘“数”而上,加“数”前行

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与实践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以其极具前瞻性的眼光,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首。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连续七届在福州成功举办,对福州发展带来了极为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福州的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第一届峰会时的2800亿元增长至去年第六届峰会时的7100亿元,5年增长了150%多,年均增长超过 20%。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州市共签约113个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903亿元,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福州将如何乘“数”而上,加“数”前行?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福州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一,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在全省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统一安排下,福州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推动光网、5G 网络、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有“三个支撑”,即传输网络、云平台以及算力中心。其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数据要素流通方面,福州将主动融入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按照需求导向,特别是行业急用的数据,让可用的数据“多起来”;通过搭建数据开发利用平台,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数据要素市场,让沉淀的数据“动起来”;通过赋能城市交通、普惠金融、医疗健康等大数据应用场景,放大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让海量数据“活起来”。其三,激活数字经济引擎。一方面是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是数字产业化。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福州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新建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行业、分领域构建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补贴专项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改造,今年福州计划推动 330 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在数字产业化方面,依托福州软件园等平台,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区块链、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车、鸿蒙生态等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其四,优化数字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领军数字企业的合作,布局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北斗网格智能空间实验室、华为河图创新中心等,通过这些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吸引更多资源、更多数字产业项目、更多数字创新人才汇聚到福州,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产业生态圈。

育人新途径,借“数”创未来

融合数据驱动变革,数字化永无止境且始终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打造数字环境,赋能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对于教育而言,数据同样是重要的新型教育要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数据对教育的变革作用,将发展数字教育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数据赋能教与学,为亿万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空间,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基于海量数据形成知识图谱和学习者画像,支持规模化教育下的个性化培养和自主学习,我们运用数据赋能教育的管与质,以数字之光点亮前行之路,以教育之力筑牢发展之基。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全新格局,打造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同心圆共同体,为新质生产力蓄能赋能。在峰会上,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以“智”提“质”赋能新质生产力,“双华携手”实现“引教入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双方将继续锚定产业发展的前端,共同开启产教融合新课题,共同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理事长佘德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将面向福建省未来重点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在自主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行业标准、工匠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化的一流师资技术人才和现场卓越工程师。学校通过“引教入校”力争实现“六共同六融合”。

让数据“活起来”、“用得好”、“流得动”

因子字而变,因子字而兴。院士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人工智能得益于海量数据资源,同时也能够让数据“活起来”、“用得好”、“流得动”,催生更多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人和机器人共存的世界便是我们的未来世界”,这是院士专家们对未来的一种展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表示,要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创新突破,释放数据的价值。峰会上,公布了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分别是:四川省成都市、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南省长沙市、海南省海口市、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大同市。这七个城市将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的重任。

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着力夯实数字底座,全面赋能转型发展,持续提升关键能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深度挖掘数据要素潜在价值,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文 |许国玺 陈雪

香港经济导报出品

本文首发于香港《经济导报》总3569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订阅香港《经济导报》实体杂志

热点资讯不遗漏

在经济导报联系人一栏填写“公众号”

可享9折优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