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FT“星际航班”载人飞船靠近国际空间站

北京时间2024年6月7日01:34,搭载2名航天员的CFT“星际航班”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前向端口,最终完成“星际航班”载人首飞的上行工作,任务转入停靠驻留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排(左起):威廉姆斯、科诺年科、威尔莫尔

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属的波音公司(Boeing)载人飞行测试(Crew Flight Test,CFT)任务的一部分,CFT“星际航班”(Starliner)乘组航天员巴里·E·威尔莫尔(BarryE.Wilmore)和苏妮塔·林·威廉姆斯(SunitaLynWilliams)随同地面团队正在完成多项飞行目标任务,包括将飞船电力切换至最小功率模式(minimal power mode),在应用任务中,当乘组在空间站上工作时飞船将进入该模式,然后再次恢复正常电力供应;进行“安全保护区”(safe haven)检查,以展示在空间站发生紧急情况时,飞船可以用自身的空气和消耗品支持乘组生存;与航天员特雷西·C·戴森(Tracy C. Dyson)和马修·多米尼克(Matthew Dominick)一起进行宜居性研究,以评估座位和其他因素,如四人乘组的空气循环;评估航天服和座椅的匹配性,以及检查服务舱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FT“星际航班”载人飞船上行后的国际空间站组合体示意图

在“星际航班”停靠空间站期间,地面小组正在继续评估推进系统在飞行中的观测结果。团队继续对姿态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进行性能评估,姿控系统1台发动机仍被弃用,其推力约为85磅(约39千克)。地面团队计划在飞船分离后启动所有28台姿控发动机,以在服务舱(推进舱)销毁之前采集服务舱发动机上的额外数据特征。作为正常操作的一部分,服务舱会在返回时与乘员舱(返回舱)分离,在此之前美国航天局和波音公司将采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以帮助进行系统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FT“星际航班”载人飞船靠近国际空间站

地面团队目前正在评估服务舱氦气多支管/歧管(manifolds)五处小规模泄漏对剩余任务的影响。工程师们根据当前的泄漏率评估了氦气供应,并确定“星际航班”有足够的裕度来支持从空间站返回。正常情况下,在下行阶段飞船只需要7小时的独立飞行,而目前“星际航班”贮箱中的氦气足以支持70小时的独立飞行。在“星际航班”停靠时,按照正常任务操作,所有多支管都会关闭,以防止氦气从贮箱中流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工程师们还在评估服务舱中未正确关闭的姿控系统氧化剂隔离阀。美东时6月9日,地面团队成功地对推进系统阀门进行了检查。服务舱内所有其它氧化剂和燃烧剂阀门均正常循环。在最近的检查中,可疑的氧化剂隔离阀没有循环,在任务剩余时间里,其将保持关闭状态,而地面团队将继续评估其数据特征。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乘员舱推进系统在着陆前的最后阶段负责控制乘员舱运行,该系统阀门也成功循环,所有这些阀门都按设计运行。

CFT“星际航班”任务经理正在继续制定返回计划,其中包括对飞行原理(flight rationale)、容错性(fault tolerance)和剩余任务可能的操作缓解措施(potential operational mitigations)的评估。根据当前计划,如果天气允许和飞船准备就绪,CFT“星际航班”飞船最早将在美东时6月18日撤离空间站。根据飞行规则,如遇紧急情况,“星际航班”可以从空间站紧急返回地面。

作者:木兰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