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曾被视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发明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就连人类也已经被微塑料“入侵”。

2018年,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报告在人体肠道中发现微塑料;

2019年,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婴幼儿的粪便中检测出微塑料;

2020年,美国化学会年会报告在人体的肝、脾、胃以及肺部等多个器官组织样本中检测出微塑料;

2024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发表在老牌毒理学期刊 Toxicological Sciences的研究在62 个胎盘样本检测出微塑料,发现率高达100%。

由此可见,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山东新研究:男性精液样本中,发现了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径<5mm的塑料颗粒,是由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降解后形成的,可能为碎片状、颗粒状、细丝状、纤维状。

2024年5年,青岛大学附属山东省妇女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整体环境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济南36位进行了婚前健康评估的受试者(均没有从事塑料行业)精液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精液中的微塑料检出率为100%。

样本中检出的塑料直径在0.72~6.46μm不等,平均为2.6μm。最为常见的类型为聚苯乙烯,占比31%,这一类物质通常是用来制作一次性饭盒,其次为聚乙烯、聚氯乙烯。

此外,在检出含有有聚氯乙烯微塑料的精液样本中,精子牵线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微塑料可能对男性的生殖健康产生了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毒理学》上的研究也指出,微塑料已经浸入人类睾丸,所分析的样本内检出率为100%,平均微塑料浓度为328.44μg/g。最为常见的为聚乙烯材质,是塑料袋、瓶子的主要材质。

如今,微塑料对海洋和生态系统的污染已经被广泛报道,但对人类的危害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但或许通过一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发现微塑料对人体到底有没有伤害。

有关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与塑料化学制品相关的健康问题就导致美国医疗保健系统损失了2490亿美元。包括有男女性不育症、神经发育障碍、癌症、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都与微塑料内含有的化学添加剂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研究发现:饮用水是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重要途径

令人无奈的是,微塑料的“入侵”途径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日常生活中的吃饭、喝水、穿衣,甚至连呼吸都有可能会吸入微塑料。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一个人平均每周可能会吃进去5克的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大小。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饮用水可能是人类微塑料的主要摄入途径。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指出,世界范围内每人每周约摄入2000个微塑料,通过饮用水摄入的量可达到1769个。不仅自来水内有微塑料,饮用水也是人类微塑料来源的重灾区。

无独有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研究指出,每瓶1L的瓶装水约有24万个纳米和微塑料颗粒,其中微塑料的占比为10%,比过往估计的高出了100倍。

不过,我国科学家发现对于饮用水内的微塑料,只要一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减少。广州医科大学联合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曾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仅需要将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即可去除84%的纳米/微塑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饮用水以外,这些常见的食品中也可能含有微塑料。

蔬菜水果:胡萝卜、生菜、西兰花、苹果内蔬果内均有微塑料成分,苹果、胡萝卜是受污染最为严重的。

海鲜:鱼的胃肠道和腮均可能被微塑料污染,研究发现有32%的鱼类背肌会被微塑料污染;贝类在进食时会过滤大量的海水,这个过程中也会累积大量的微塑料。而人们在吃贝类的时候往往不会去除肠道,这样一来微塑料的摄入会明显增加。

食盐:仁川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对全球39个品牌的食盐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超9成的样品都检测出微塑料,而微塑料含量最多的食盐样本竟然是来自亚洲的海盐。

糖:有研究人员评估了超市购买的5个品牌包装糖以及2个散装糖,结果是均含有微塑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日常生活中做好这4点,减少摄入微塑料

想要完全避开微塑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少微塑料进入体内的数量。

1、少点外卖

外卖的包装盒多为一次性塑料制品,经常吃外卖会让身体摄入更多的微塑料。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尽量选择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2、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的外包装非常繁杂,这样一来食品受到微塑料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日常要尽量少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自己烧开水喝

《化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塑料瓶装水内的微塑料含量是自来水的2倍,生活中建议少喝瓶装水,自己烧开水喝会健康一些。

4、不要把塑料盒制品放微波炉加热

塑料制品加热后析出的微塑料会明显增加,但如果是冷藏储存则释放的量会少得多,所以不建议把塑料盒加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塑料是我们避无可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接触一些可能含有微塑料的物质,上文提到的一些生活细节一定要注意!

参考资料:
[1] 《每一口外卖、瓶装水都有害!我国学者最新研究,100%发现率,微塑料已浸入人类精液》. 医诺维 2024-06-10
[2] 《古老的东方神秘良方:多喝热水!最新研究发现: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84%的纳米/微塑料摄入!》. 生物谷 2024-03-08
[3] 《首次人体心脏中检出微塑料!做好这3点,减少微塑料入侵风险》. 健康时报 2023-09-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