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紫金陈说,“关注小人物的困境,一直是我创作推理小说的矛盾出发点”

《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随着这些大热剧集的播出和屡屡“出圈”,评分高开高走,原著小说作者紫金陈的名字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

被赞为“中国的东野圭吾”,知名悬疑推理小说作家紫金陈以原创小说“高智商犯罪”系列和“推理之王”系列被众多读者知晓。他擅长写社会派推理小说,笔下的故事在悬念迭起的同时,又展现着人性与社会的复杂,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第四届“於梨华青年文学奖”。

“东野奎吾的小说,更多写的是人性,而我的书,并没有刻意写人性,我写的是社会,我的方向是中国社会。”日前,紫金陈携新作《长夜难明:双星》现身长沙,在参加“新华书店X茶颜悦色”全民阅读活动中,分享新书创作与写作心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史博览·人物》2024.5 《紫金陈:隐秘角落里的推理创作》

关注小人物的困境

故事开头,是一位腹部有刀伤的女人坠楼死去,由此揭开了一系列相关死亡事件的重重内幕——紫金陈新作《长夜难明:双星》中,以两位已婚女性作为主角,并用“真真假假”来为两位女主角命名。女人既是案件中的受害者,也是复仇者,每个人都在人性权衡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是紫金陈继《无证之罪》《坏小孩》《长夜难明》之后,“推理之王”系列的第四本作品,依然是社会推理的题材,是一本和女性有关的悬疑小说。

陈紫金解释,在他过往作品中,女性角色更多是作为工具人推动情节,没有过多的描述,因此很多读者给他留言,希望他写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同时也因自己已步入中年,就想尝试反映中年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矛盾的作品”。

“母亲是孩子天上的星,因为这次作品是写两个母亲,所以叫双星。”戴着细框眼镜的紫金陈,讲话时语速很慢,带着江浙口音。分享会现场,紫金陈以出人意料的冷幽默,逗得全场频传笑声。

先前紫金陈发微博说,因腰痛被人“忽悠”打了一针小分子抗炎针,4500块,实则为麻药成分,该素材被实名写入此部新作。紫金陈认为自己就是“小人物”,所以很多自身生活中真实的素材,都被实名编入作品。

“关注小人物的困境,一直是我创作推理小说的矛盾出发点。”紫金陈在分享会上说,他很多灵感都来源于一些“小人物”的社会新闻。他会站在每个角色身后,思考逻辑是否自洽。

“写作的人相对都比较敏感一些,喜欢观察周围。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紫金陈笑言,看新闻也是积累素材的方式,尤其是看民生新闻里的鸡毛蒜皮,他会把自己当成当事人里处理那些困境,挖掘其中的社会和人性本质。

有评论认为,紫金陈写小说,架构情节能力优于文笔,故事读下来往往酣畅淋漓,情感冲击力很强,让人欲罢不能。对此,资深书迷就在现场“点评”说,“新作的文笔有进步,情节描写愈发顺畅”。

书迷的犀利点评让紫金陈忍俊不禁,“过去的话,有些作品中会追求情节上的炫技,而这本新作,我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情节表达方式真实反映生活矛盾。作为类型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易读性,降低阅读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金陈与他的《长夜难明》。(闫利鹏 /摄)

“作品和创作者是双向奔赴”

紫金陈称自己为“普通的小镇做题家”,讲述了自己与推理小说结缘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海滨小镇,父母并非文化人,直到大学才开始阅读各类文学作品。”

2004年,紫金陈考入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期间便在网上连载小说,因住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于是他取了个笔名叫紫金陈,意思是“住在紫金港的陈同学”。

毕业4年后,他辞职开始全职写作。“少年股神、恐怖小说、仙侠玄幻等题材,我都曾尝试创作过。2012年时,第一次接触到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感觉像找到了一片新大陆,我认为这类小说自己也能写,然后才开始走上推理小说创作之路。”紫金陈分享道。

紫金陈的小说最初是免费连载,先推出的是《高智商犯罪》,反响不错后,陆续推出了“推理三部曲”,分别是2012年的《无证之罪》,2014年的《坏小孩》,2017年的《长夜难明》。

《长夜难明》讲述了检察官江阳为了查清一起支教老师侯贵平之死的冤案,历经十年,付出无数代价,最终揭开真相的故事。

检察官“江阳”人物形象,唤起了大众对冤假错案的重视,更丰富了当代中国推理小说类型——这是一部以检察官视角来维护司法公正的社会派小说。

数十位书迷因对“江阳”等人物形象的喜爱,而选择了报考法学院。“没有想到我的作品能够影响到读者的生活,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紫金陈感慨地说。

在他看来,作品和创作者其实是双向奔赴,如果写一个高尚的人,自己的道德情操也会被人物所感动,例如像“江阳”这样的正义人物,让自己的道德高度也得到了提升。

被问到创作状态,紫金陈自认身处“黄金创作期,可以多写几本,脑洞还比较大”。他直言,推理小说的写作之初,大多是以“不可能犯罪”为主导,但实际上,所有的推理轨迹设计都是为了情节而服务,所以在未来创作中,他会用悬念来推动情节,而并非刻意的设计“不可能犯罪”。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肖君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