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番话不是某位成功人士的狂妄之词,而是刻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中每一位学生心中的誓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所学校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传奇人物,那就是校长张桂梅

张桂梅的一生

张桂梅本出生在东北黑龙江,可似乎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她和云南结了一辈子的缘,年少的时候,张桂梅跟着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自此她的人生在风景如画,却也贫穷的云南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张桂梅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丽江教育学院,并结识自己未来的丈夫,一个同样怀揣教育梦想的白族小伙子,两个人伉俪情深,对未来充满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结婚才六年多,张桂梅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的世界一下子就坍塌了,以后该何去何从?为寻找新的方向,于是张桂梅申请调到更加偏远的地方华坪县中心学校

这个学校太穷了,没有像样的教学设施,空荡荡的操场什么也没有,当地好多孩子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辍学,特别是女孩子,早早就要放弃学业,嫁人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张桂梅认为这是烂病沉疴,再穷不能穷教育,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于是张校长开始一个个的家访,苦口婆心的劝导和教育,于是有些家长开始说心里话:张校长,我们也想让娃上学,但是家里太穷了,实在没钱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挽救一个个孩子的未来,张校长表示:只要能让孩子上学,这个学费,我来出!

这一家贫困给30元,那一家的孩子上学吃不上饭给3块,结果张校长的薪水都贴补给学生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毕竟大山深处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这个失学群体里,女孩子占据多数,看着花一样的孩子,却不能读书识字,张校长痛心疾首。2002年,此时已45岁的张桂梅立下誓言: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家庭的女孩也能上得起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张校长开始搞募捐,她把自己的荣誉证书贴到大街小巷,可她的如此举动却也招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张校长沽名钓誉,有人说张校长像个乞讨者,到处借钱,也有人说一个人的力量创办学校,简直是痴心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整五年,张校长才集资到1万元钱,而当地财政也根本拿不出筹建一个学校的资金,直到一个记者报道了张校长的事迹,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新闻稿飞向大江南北。

2007年张校长当选为十七届人大代表,她的梦想也终于有了生根发芽的希望。华坪女子高中拔地而起,也迎来了第一批学生,100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办好这所学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张校长起早贪黑日,到处学习,该如何教,怎么教,后来发现,别人适合的教学方法,她们的学校不一定适合,正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老师苦,学生苦,没有优越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只有苦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张校长也说:正因为我们的学生苦,所以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对学生的爱和关怀,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在华坪女子高中,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张校长甚至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张妈妈。

食堂有她的身影,关心学生吃的好不好,宿舍有她的身影,担心学生是否能休息好,跑操时,打扫卫生时,张校长总是拿着一个扩音器,说着严厉的话,表达着为人师表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华坪女子高中一本上线率44%,本科上线率94.33%,综合上线率100%,而从这所中学出来的学生不仅成绩好,学生素养也高。

云南范大学的一个老师说:每年从华坪女中考过来的学生大概有二三十个,基本都是考取的品牌专业,而且这些学生身上都有一种习德的素养,非常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写进共和国简史的老师,却是疾病缠身,每天吃的药的比饭都多,手指和手腕常年缠着绷带,她忍着常人不能所忍受的疼痛,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送出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张老师却对孩子们说:走出这个学校以后,就不要老回头看这个学校,老惦记这个学校,你要往前走。

对啊,在给予你翅膀以后,以后蓝天就是你飞翔的舞台,张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托举使命,就选择了放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桂梅老师身上真正的看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具象化,张桂梅老师值得所有人的学习和尊敬。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1-04-11:祖国何以“遍地芳华”?龚自珍这首100多年前的诗里藏着答案
北青网:2021-03-07:张桂梅跟学生说:走出去就不要回头看,你要往前走
中国教育报:2021-03-08:再上热搜!张桂梅的这些话触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