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是什么书啊?我怎么一个字也不认得呀?妹妹近日愈发大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亏你是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见过。”

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里的这一段,说的是贾宝玉来到林黛玉处,发现林黛玉正在看书,但书上的字宝玉却一个都不认得。那这林妹妹看得是啥书呢?来武汉博物馆找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琴谱为什么在贾宝玉看来是天书呢?记者在武汉市博物馆内发现了一个琴谱上的字,字看着每个部分都认识,但凑到一起一般人还真是看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武汉博物馆讲解员董元华介绍,这种出现在古琴琴谱上的字,即减字谱。是一种指法符号,每个符号都是由汉字的各个部分组成的。

武汉博物馆讲解员董元华:"它其实可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指代的是左手的指位,下面的部分指代的是右手的指位,比方说上面左手是夕,代表的就是无名指,右边的十,代表的是无名指要按住琴弦十,徽位。右手怎么弹,外面的这个勾的部分是用勾的指法,用右手去勾五弦,所以连起来念就是名指十徽勾五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展出减字谱的展览是“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藏展”。在展览上,还能看到减字谱之前的文字谱图片。不过这么复杂的文字,就连当时的演奏者也觉得看起来非常麻烦。为此,唐末琴家曹柔就创立了减字谱。

除了琴谱,在本次展览上,还展出有各式古琴。一张名为“松石间意”的古琴。它以桐木为面、杉木为底,琴胎上施鹿角灰胎,胎上髹黑漆,足见其用料之考究。背面还有12位不同时代的文人题铭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博物馆讲解员董元华介绍,“松石间意”古琴的制造时间是北宋宣和年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宋徽宗让官琴局制作的一把御制琴。可以看到这件琴的背面有很多大家的提名,像有唐伯虎、有文徵明、有东坡居士的提笔。这一件琴,除了形制非常的精美,仔细看它上面有很多的断纹,这种断纹叫做流水断,这种断纹是不需要修复的,因为它是弹奏者在跟琴反复的弹奏,时间长了之后,共鸣形成的流水断。这种断纹是非常非常难以形成的,也非常的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传统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共生又共存。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我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个项目,得到世界公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品展”集合了重庆三峡博物馆珍藏的20张古琴,设置“太古遗音”“大工巧器”“大雅正声”“玉律潜符”四个展览单元,不仅向观众展示古琴本身,还展现了古琴制作的流程及历代著名斫琴师,诠释了古琴与古人、古代文学、古代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古琴作为古代的诸艺之首,历来是被文人、包括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他们用琴去修身养性。琴也是蕴含了非常多天人合一的思想,比方说十三个徽位,包括七条琴弦,象征着君臣名事物文武,它们汇聚到琴的背面,汇聚到了龙池跟凤爪里面,寓意着整个江河湖海的这样一个系统,其实对应的就是古人非常完整的社会思想体系,也是希望通过展览,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居民朋友们来博物馆去近距离的感受古琴文化,爱音乐的朋友也可以来此寻觅知音,就像古琴曲高山流水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藏展”将持续至今年8月1日,如果您对此感兴趣的话,可前往武汉博物馆一楼书画厅观展。个人参观无需预约,持身份证核验信息入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