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有学者对《山海经》的性质有过较多的分析,比较倾向于认为它具有巫书的性质。如鲁迅以为《山海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 (精米) ,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 (《中国小说史略》) 。顾颉刚也有近似的看法,以为“这是一部巫书性的地理书” (《〈山海经〉中的昆仑区》) 。

不过,由于《山海经》的内容牵涉较广,学者们对其性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如茅盾说:“这是一部包含神话最多的书,但形式上又极像地理书。” (《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其实,《山海经》原本是由《山经》和《海经》合而为一的著作(详后)所以只要对这两部分内容加以区分,就不难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 曹善书《山海经》局部

首先分析《五藏山经》。《五藏山经·中山经》篇末说:

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这段话点明了《五藏山经》的创作意图,就是要让人们了解天下山川所出的财用。因此,《五藏山经》的性质显然并非纯粹的地理志,而是在记载山川地理的同时,详备各地的风俗与物产,类似于地理志、博物志与风俗志的混合体。

如前文所及,江绍原曾经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旅行指南书,他分析说:

然以经之内容而论,它决不失为一部有系统的山川记;它也许是某几个人所编成,但他们所编的与其说是几个特出人物的想像之谈或实际经验,必不如说是不止一个地方一个时代之口头相传的或借文字图画而表现的地理知识和游历经验。想像和神怪的分子的确很重,经验和事实的分子却不能说无。它的确志“怪”——怪的动植物,怪人,怪神,但这一切的怪各有确定的山河为其生活场所。本经而且似乎是备人实地使用而以山为本的地理书和旅行指南,不是眩奇眩博,聊供人做谈笑之资的“小说”。(《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

所谓“旅行指南”的结论虽有所偏颇,但他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山海经》确实包含了“不止一个地方一个时代之口头相传的或借文字图画而表现的地理知识和游历经验”。问题是这种地理知识从何而来?在古代特殊的条件下,它所包含的地理知识是由哪些人所掌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赵伯驹《禹王治水图》局部

根据《周礼》记载,周王朝有“小史”之职,“掌邦国之志”;又有“外史”之职,“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小史”和“外史”是周王朝掌管邦国内外远近情况的总职。此外,还有专门掌四方山川道路的分职。《周礼》说:

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夏官·怀方氏》)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夏官·合方氏》)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夏官·训方氏》)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夏官·形方氏》)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夏官·山师》)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夏官·川师》)

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原隰(xí)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夏官·邍师》)

周王朝的职官非常分明,所以周时能将天下山川的形势及物产详细地绘于地图之上。《周礼·地官·大司徒》就说:“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可见,古代的地理知识为中央政权所掌握。

只有中央政权所掌握的天下地理物产等资料,才能成为《五藏山经》创作的基础。从战国时期的情况分析,周王朝的祭器图籍等均落入秦人之手,所以《五藏山经》为秦国人所作的可能性较大。

至于《海经》,其主要内容较为单一,以远近方国为经纬,记叙神话人物及传说故事。因此,其性质类似于方志或异域志。

(上文摘自《〈山海经〉通识》第一章《〈山海经〉题解》)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公众号2024年5月29日公号文章

基本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购读

作者:沈海波

丛书名:中华经典通识

书号:978-7-101-16522-7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定价:62.00

《山海经》是公认的一部奇书,内容包罗万象,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历史的宝库。但是《山海经》并不好读,从其成书性质、成书年代,到作者是谁、文字与图的关系等,都有许多复杂的争议。沈海波教授精研《山海经》多年,撰成《〈山海经〉通识》一书,为读者扫除阅读《山海经》的障碍。

作者从地理神话、祭祀、巫术巫医、天文历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山海经》的内容,对《山海经》里的神话与历史逻辑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还对《山海经》成书、版本和历史影响有着具体的论述。读此一书,读者可以系统了解《山海经》的文本与内容,畅游上古社会的山川地理,赏玩奇珍异兽,增加对先民智慧的了解和对上古文化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