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经历了无数磨难,在整个革命期间,毛氏一家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在旧社会,如果那个人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则往往其整个家族都跟着沾光,但对于毛主席来说,他并不是这样的,毛主席一心为公,不愿做徇私枉法之事。

在毛主席家族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曾经为了救毛主席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建国之后,他希望毛主席能够为他以及他的家族子弟安排职务,但遭到了拒绝,曾经恩深似海的表兄弟因此失和。这个人就是文运昌,毛主席一生最为感激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文运昌也是湖南湘潭人,他和毛主席是十分亲近的表兄弟,要说起来,文运昌还是毛主席的亲戚之中文化水平最高之人。

文运昌本名文士荇,字运昌,因此人称文运昌。文运昌要比毛主席大九岁,其早年就在自家附近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后来就学于湘乡县立师范学校,接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

文运昌的家境不错,也算是书香门第,其家中储藏了非常丰富的藏书,这对他的教育启蒙有着莫大的帮助。

相比于文运昌,毛主席小时候家境要艰难一些,因为姊妹较多,毛主席的母亲又体弱多病,因此家中的重担都得父亲一人去扛。

对于读书毛主席和父亲没少闹矛盾,由于酷爱读书,毛主席无论是在吃饭或是田间地头都是他读书的身影,这让父亲火不打一处来:

“你真的鬼迷心窍,中了这破书的魔了?把你爹的话只当成耳旁风吗?”
“不是,爹。我还是听你的,你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的意思你明白得很。我要你一门心思扑在田里,规规矩矩干活的,别再看这些闲书。”

因为是长子,父亲毛顺生后来计划让毛主席辍学,去米店里打工,以此补贴家用。

对于毛主席来说,这可以说是关乎他一生的一个重要抉择,是去务工养家还是继续读书,直接关乎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毛主席自身对知识是渴求的,他不愿意就此抛弃自己的理想,但是身为长子,眼看着劳累的父亲一人辛苦养家,弟弟妹妹们一个个又少不经事,作为长子,他似乎应该担起一份责任。

此时,与毛主席十分亲近的文运昌站了出来。文运昌一直以来和毛主席都是十分要好的玩伴,也是他求学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文运昌经常将自家的藏书借给毛主席阅读,还给他介绍自己读书的学校,求知的渴望因此在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萌芽,并不断生长,而这终成一份羁绊。

作为表哥的文运昌面对内心矛盾重重的表弟,不仅积极开导毛主席,还主动出面,和毛主席的舅舅以及老师一起劝说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文运昌的帮助之下,毛顺生终于同意让自己的儿子继续读书,这让毛主席的未来一下子豁然开朗。

毛主席成功来到了自己的表哥曾经就读的湘乡县高等学堂读书,文运昌不仅为他办理了入学手续,还主动去做毛主席的入学担保人。

在东山高等学堂读书期间,毛主席对自己的学习机会十分的珍惜,因此学习十分的勤奋。

不仅如此,因为当时的东山高等学堂还在教授古文知识那些儒家经典,而这些让毛主席感到索然无味,他希望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以及新颖的知识。

他把自己的诉求告诉了表哥文运昌,文运昌特意费了很多的心思去帮他找一些新书新报,来给他阅读。

也正是此时,毛主席接触到了来自当时很多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这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也有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毛主席,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当时的中国思想最为前沿的进步思想家的著作,这对他来说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极大的启迪了他的思想,那时候的毛主席最为崇拜的对象就是梁启超。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在自己生命最重要的节点,有着正确的偶像作为引导,对他的人生有着莫大的帮助。

在十年土地革命期间,毛主席曾经在陕北接受过来自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他就曾对斯诺谈起自己在东山高等学堂的经历:

“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