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6月12日消息(记者徐秋韵)6月12日,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现场,徽州四雕、文房四宝、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剪纸等10余种制作技艺、31位非遗传承人、53件非遗佳作集中亮相。这些非遗技艺不仅展现了工匠们精湛的工艺,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其历史传承感。

徽州四雕,作为徽派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而其鼎盛于明清。这些雕刻艺术,巧妙地取材于木、砖、石、竹,不仅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更是艺术领域的璀璨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州竹雕笔筒(央广网发 赵陈博蔚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州砖雕,以砖为材质,雕刻出精细的花纹或图案,常见于古建筑的门楼、影壁(央广网发 赵陈博蔚摄)

众多非遗传承人齐聚此次展览,带来了他们珍贵的非遗作品集。制作过程展现出这些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州剪纸传承人吴笑梅现场剪纸(央广网发 赵陈博蔚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笑梅创作的立体昆虫剪纸(央广网发 赵陈博蔚摄)

徽州剪纸传承人吴笑梅现场展示了她精湛的剪纸技艺,只见她手持剪刀,在一张普通的纸张上巧妙地转动着剪尖,每一剪都精确无误,仿佛在和纸张进行着深情的对话。参展观众也纷纷驻足,沉浸在徽州剪纸艺术的魅力中。

在探索如何使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这一课题上,吴笑梅展示了她的创新之作——立体昆虫剪纸。这种作品多被用于制作儿童玩具,并被装置在玻璃罐中,显得生动有趣。“这样的玩具不仅能更好地吸引儿童们的兴趣,也开辟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路径。”吴笑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墨制作(央广网发 赵陈博蔚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州版画制作(央广网发 赵陈博蔚摄)

“炼烟、选烟、晾墨、修墨、打磨、描金……”现场,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姚仲林详细介绍了徽墨从原料到成型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他说,晾墨阶段,一块优质的徽墨需要至少六个月的精心晾晒,正如中华文化千年流传,经得住时光长河的洗礼。

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千百年流传的徽州技艺,也承载着徽州人的文化自信。目前,仅黄山市就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省级78项、市级14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7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