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牌故事

积善余庆 和气致祥

六、湖南平江凌氏与庆春祥

凌氏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尊奉姬康叔为得姓始祖。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年-947年),凌氏迁平始祖、江左丹阳县(今江苏镇江)北城花井桥尚书堂人凌翛,字修然,以贤良及第任官平江县丞,至宋建隆元年(宋朝第一个年号,公元960年)任满解组后,因乐平江清水山水之胜,遂家于斯。平江凌氏基本属于修然公这一支。

修然公传至十五世时,平江凌氏衍分为九大房,即西门房、清潭房、新街坳房、三犊源房、清水房、芭蕉源房、塔头房、杨树源房、豪家庄房,主要分布于城关、三阳、瓮江等3个乡镇,居住相对集中。其祠堂原在县城西街新官坳,嘉庆间建,“形势壮大,规模弘厰,为各姓所稀有”,后毁于战火,近年重建于瓮江镇晋平村。

雍乾间第二十八世辉廉生煌裕、煌行、煌仕、煌仁、煌仔五子。清中道咸年间,平江凌氏九大房中的第三房(即新街坳房)突然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其中凌星曜,煌行公第六子,字其中,号九思。世居清水桃花岭。少时家贫。年十六,随长兄谟和到县城做生意,以“述性敏捷”、“善封殖”而致巨富。发家后“积而能散”,十分重视文化教育,重金延请名师,督课子侄。又急公好义,与侄子云槎兄弟等慨捐义谷一千担,以救济贫穷灾荒;与侄文奎兄弟重修县西凌云塔,震慑水口,提升平江文运指数(旧时传说,汨水绕平江县城而过后,自严家滩顺流而下,水口不紧,文气泄漏,至平江元明以来文运不昌,科举及第者甚少);并出资助力本县学子赴考,解除贫困学子的盘费之忧,以壮行色。

凌星曜去世后葬于清水楠树洞,其墓今尚在。按照其碑文记载,凌星曜有四男五女,其中长女适吴,考吴氏族谱当为吴光岳续弦。

另据清同治十三年夏六月《增修平江县考棚记》,凌棠卿名文芾,光禄寺署正衔。按照凌星曜墓碑文记载,凌三子文芾,诰授政资大夫花翎候选知府。此文芾当为庆春祥创始人。文芾子凌盛熺光绪戊子科中举,凌盛熺,字鸿翥,号鉴清,别号鉴园。中举后,先在北京做内阁中书之类的小官,后以道员衔官南京等地,颇受上司器重。再调北京法部任职。清亡,居汉上,以绘画自乐,所绘清奇苍润,深受时人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