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国汉服文化的巅峰时期,明代女子服饰也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而服饰中的衣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衣领形制的发展繁荣,无一不反映着所处时代的思想风貌与社会特征,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纵观明代女子服饰发展脉络,中后期立领的出现。

不仅改变了汉族女子服饰的传统形制,还展现出明代独有的传统服饰风尚。

也对后代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明代女子常见衣领形制

1.交领

交领大襟是中国传统服饰形制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也是明代初期最常见的一种衣领形制。

一般表现为门襟互掩,衣领呈现“又”字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领的领面宽度多在10cm左右,长度则适应于衣身的领围,且两端均有系带与衣身上的系带相连接。

交领大襟的穿着方法是将左右两襟相互交叠,并根据交叠方向的不同分为左衽和右衽。

在明朝初期女子常服中还留有极少数元朝少数民族左衽的衣领形制。

但在中后期随着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汉文化地位的加强,交领左衽的形式逐渐没落,仅保留交领右衽的服装形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圆领

明代女子服饰中的圆领形制沿袭隋唐遗制,在唐宋时期名为“上领”。

明朝称为“圆领”或“团领”,是一种男女老少皆可穿着的衣领形制。

在明朝圆领的形制一般分为圆领大襟和圆领对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衣领皆呈圆形,领口宽度约为9.5cm,领面宽度约为3cm。

圆领对襟是在明代产生的创新形制,衣身闭合时左右两襟相对,不相叠,领口用金银对扣或者纽扣,衣身处加以系带进行闭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领面与衣襟多用传统纹样进行装饰,明代女子服饰中圆领对襟多用于短衫袄与比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立领

立领,也叫竖领,是明朝中后期独创的衣领形制,也是最能代表明朝中后期服饰特点的衣领形制。

明代立领形制是在衣领形制上进行的创新,明中后期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立领形制在闭合时能使衣领更多的包裹住颈部,提供更好的保暖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明代中后期商品贸易的蓬勃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社会审美风尚由简到奢的变化。

明代女子服饰的审美也从初期的朴素有序向中后期的别致浓艳转变,而立领形制的出现更是将这一社会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方领

方领形制也是明朝中后期流行的衣领形制,一般领面由几层不同的布料拼接而成。

领口在前部衣身呈现方形平领,在明代女子服饰中方领形制多应用于对襟衫袄,比甲,方领半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明代女子日常服饰穿搭中,由于方领对襟衫袄的领口较其他衣领形制更加开阔,往往将其作为外衣来穿着。

里面配上立领或交领的里衣,在舒适保暖的同时露出的精致领口也给穿搭增添一份别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衣领变化的影响因素

立国之初,明朝刚刚经历完战争,整个社会百废待兴,社会经济处在较匮乏的状态。

统治者们为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恢复生产,颁布了一系列措施。

而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明代商业与纺织业,以及后期的丝织业得到蓬勃发展,中后期明朝纺织业丝织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之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这为明朝中后期女子服饰日趋奢华提供了经济基础。

在社会经济逐渐繁荣的情况下,女子服饰早期的朴实无华消失不见,素净整洁前襟互叠的交领逐渐被装饰着精美纹样的立领所取代。

并且经由海上贸易流入明朝贵族的大量“明月之珠”“鸦鹘之石”等西洋宝石,在成熟的手工业加持之下,被镶嵌在金银扣件上。

从而能够设置多幅纽扣的立领形制,显而易见地成了中后期女子服饰中最流行的衣领样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明朝还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宣布“诏复衣冠如唐制”。

不同于明初简朴的服饰风尚,明朝中后期在服饰制度上有了全新的发展。

由于社会风气从初期崇尚节俭转为奢靡享乐,服饰僭越打破了原先严谨的服饰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中后期民间享乐之风大行其道,人们不再严格遵守服饰制度,僭越之风盛行,镶嵌珠宝的金银扣件与能设置多幅纽扣的立领对襟衣成了女子间风靡的款式。

甚至在穿着时将纽扣上方的领面向下翻折,形成独树一帜的小翻领,外面搭配上圆领外衫,使得女子颈部看起来华美而富有层次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翻领样式逐渐成为一种服饰趋势,具有强烈的明朝中后期审美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金属纽扣的出现

金属纽扣的出现与立领形制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明初严苛的贞节观念之下,暴露在外的女性脖颈被认为是不雅的。

所以立领在女子服饰中的大量使用,其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竭尽所能多地包裹住裸露在外的脖颈,抹杀女子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高耸的领口加诸纽扣紧紧闭合,自然比将女子颈部暴露在外的交领或圆领样式更加符合礼教。

且金属扣件相较于传统的布纽扣显然更具牢固性,因此将金属扣件设置在女子立领衣领上牢牢扣住,也有着贞洁“锁”的封建伦理思想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金属扣大行其道的原因在宗教礼法层面而言,是由单纯的纽扣外延到通过衣物对女性身体严丝合缝的闭合。

此时,纽扣早已摆脱单纯的实用功能,彰显出明初儒家思想下地对社会的封建教化,延伸到社会伦理功能这一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现女子美丽的道具,其实也是女性在长期处于纲常伦理的压抑之下寻求自我的强烈呐喊。

本体追求自由个性的解放思想,与专制压抑的封建枷锁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使得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风气笼罩着晦涩不明的暧昧气息,最终借助一枚小小的金属扣,引出这场极端的女性伦理道德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尾:

衣领作为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结构,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审美价值。

通过对明代女子服饰衣领形制的变化及其原因加以分析,对现代服饰设计有着诸多参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服饰形制的设计不光要着眼于基本的实用功能,服饰所展现的审美价值以及服饰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也应一并考虑在内。

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元素加以提炼并融合在现代服装设计审美风尚之中,是中国传统服饰重回大众视野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