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云:

这个问题里面其实有个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东西,就是父母的话语系统。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呈现出来的话语系统经常就是:“宝贝,早点睡觉啊”“宝贝,这个好玩吗”“开心吗”。

但孩子长大之后,我们的话语系统也并没有进化。你想想,一个12岁以上、14岁以上的孩子听你这么说“宝贝,作业做完了吗?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孩子会觉得“哎呀,你好弱智啊,老盯着我这些东西干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父母的语言系统肯定缺一样东西,就是在孩子面前求知(向孩子示弱、向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总是喜欢盘问到底,而不是求知若渴。你的孩子一直在长大,思想也一直在进步,懂得东西越来越多,对父母的行为话语有这种各样的疑问和要求。

所以我们的话语系统也要跟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比如我是吴同学的老师,那我可能会对吴同学说“吴同学,今天辛苦了,今天这个有没有弄明白啊。”我们一定会有距离感。

但如果我是你的同事,我可能就会说“小吴,刚才那个PPT有一个地方我不懂,我等你半天了,需要你回来教我。”教完之后我说“哇!你真的好厉害!”那我们的关系肯定会好,他因为我的话,也会有一种自信的感觉,这就是一个话语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聊天?并不是你不卑微,也并不是你不爱他,而是你的语言系统过时了。所以我们要更新,要有求知若渴。比如说把自己的烦心事分享给孩子“今天我跟同事吵架了,心里堵得慌,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给你建议,你可以告诉他我试试,试完之后也跟他反馈一下结果,那孩子跟你就有了共同语言,你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很多话你也就更好地跟他聊了,他也更愿意听你的建议了。

所以各位家长,我想让你们思考一下,你跟孩子交谈的语言系统里面,有求知若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