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在阿瓦迪夫卡以西的“第三道防线”被突破,俄军距离T-0504公路只剩下最后7公里,乌军“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当地时间6月11日,俄军在72小时内彻底占领了乌军关键据点新奥列桑德里夫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处境危险)

据悉,俄军第27近卫摩步师和第15近卫摩步旅分别在奥切列季涅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发动进攻,首先在奥切列季涅切断了新奥列桑德里夫卡与卡利诺夫之间联系,乌军第25空突旅和第30机步旅之间的防区也被一分为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在阿瓦迪夫卡以西发动全面进攻)

更加致命的事,乌军沿着卡利诺夫、索基尔和新波克罗夫斯克沿线修建的第三道防线实际上已经被俄军突破,俄军在占领上述地区后,将可以随时选择向南或者向北发动迂回战术,趁机夺取大片控制区,并截断红军城向顿河君士坦丁洛夫卡的“补给大动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在哈尔科夫被绞杀)

值得一提的是,在索基尔以南6公里的乌曼斯克地区,俄军也在全线发动猛攻,乌克兰军队企图借助大型水库和水网构建防御,并尽量迟滞俄军进攻的策略已经失败。

总结最近一周的俄军进攻,我们发现在顿涅茨克中部红军城方向,俄军正在“四路大军”齐头并进,经过半个月的休整和部队轮换后,俄军在该方向的大规模攻势才刚刚开始,俄军一系列精锐装甲部队已经隐蔽多时,很可能在未来1至2个月内在该方向发动快攻,以尽快切断红军城与北顿涅茨克之间的联系,进而迫使乌军不得不分兵争夺补给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

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哈尔科夫方向还是顿涅茨克方向,俄罗斯军队都在采取“紧逼压缩战术”,诱引乌军主动出击,继而打击乌军有生力量。在顿涅茨克方向,由于缺乏炮兵火力支援,乌克兰军队转而加强其筑垒地域的防御,龟缩在大型工事群内“闭门不出”,在上述方向俄军的杀伤效果越来越差。

不过,随着俄军“北方战役集群”在哈尔科夫方向构建了两个“安全缓冲区”,泽连斯基政府碍于国际观瞻,不得不派遣大量预备队前往哈尔科夫,结果乌军虽然“拼了命往俄军阵地上撞”,但进攻部队暴露在俄军FPV无人机、炮兵火力和空天军打击下,反而加速了乌军有生力量的损失。

此外,乌军在沃尔昌斯克进行惨烈的跨河进攻,导致己方部队不仅缺乏后勤物资补给,而且没有重型火力装备的支援,在巷战进攻中频繁遭到俄军猛烈炮火袭击,乌军基层部队在遭遇重大损失后不得不选择撤退至后方休整,但撤退过程中却时常遭遇俄军无人机和空天军轰炸。导致更大规模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夏季攻势的目标是红军城)

例如乌军第82空降旅在沃尔昌斯克东部城区的消耗战中遭遇惨败,该旅旅部指挥所不得不后退至楚胡伊夫镇,结果乌军还没在当地站稳脚跟,俄军的大规模空袭就紧跟而知,乌军旅级指挥所先后遭遇俄军“伊斯坎德尔”M导弹和其他不明导弹轰炸,大批乌军人员被压在废墟下。与此同时,随着大量一线战斗部队被抽调走,顿涅茨克地区接触线上的博弈平衡被彻底打破,防线漏洞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乌军的尴尬不仅仅是在双方交火线附近,当地时间6月12日凌晨2点半,俄罗斯空天军、海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对乌克兰全境再一次发动大规模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遭遇不明导弹打击)

4架图-95轰炸机、数架米格-31战机和数十架其他型号战机发射了大批巡航导弹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据乌克兰当地媒体报道,导弹袭击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而“天竺葵”无人机袭击持续了4个多小时。这次袭击行动当天,乌克兰全境停电一天,而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文尼察、利沃夫和苏梅地区均发生了剧烈爆炸。有分析认为,这是俄军再次对乌克兰境内的电力系统和能源基础设施实施大规模打击。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当地时间6月11日上午,泽连斯基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安全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乌克兰境内80%的火力发电,以及30%的水力发电已经被彻底摧毁,大约有800多个供暖设施遭到破坏或被夷为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防空,乌军的防御在恰索夫亚尔也是难以支撑)

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实施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已使乌克兰损失了9吉瓦的发电能力。按照2023年乌克兰冬季能源需求高峰时18吉瓦来计算,其中一半已被彻底摧毁。”乌克兰不仅要面对战场上的接连失利,而且还要应对今年冬季的取暖问题,可谓“内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