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是人类经验的普遍形式。音乐剧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一维,在历史上创造了诸多辉煌。这其中包括多部经典音乐剧从创作到演出、从艺术本体到产业模式都锻铸出来的巨大艺术魅力和市场潜力。

2024年是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问世65周年。这部创造了多项"第一"的经典音乐剧,以"音乐"为载体、以"爱"为主线,创造了接受度极高也极为广泛的多元化艺术童话。而该剧在中国大陆展开的历经三个月之久的巡演,也让大众再次感受到了其魅力。

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这部由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根据《特拉普家庭演唱团》改编的艺术经典,不仅开创了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三年共1443场的辉煌历史,还于1965年被搬上了电影银幕,并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等五项大奖。

也因此,这部作品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经典曲目《哆来咪》《雪绒花》《音乐之声》《孤单的牧羊人》皆脍炙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的女主人公玛丽亚是一个内心充满柔情、真诚善良、活泼好动的见习修女,她常常高声歌唱、做礼拜迟到以及离群索居而与大自然相伴,这样的行为与修道院庄严肃穆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但是院长嬷嬷并没有因此而惩罚她,而是让她去经历她应该经历的,然后找到属于她自己的人生。这样的选择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爱"的传递和潜移默化。

玛丽亚来到特拉普上校家中之后,作为从来没有当过家庭教师的家庭教师,她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孩子们的调皮、叛逆和不尊重,在她这里都成为小菜,真正重要的是用"爱"设身处地理解每一个人,包括特拉普上校本人。孩子们不会唱歌,玛丽亚从最简单的音符开始教,于是引出了著名的《哆来咪》(Do-Re-Me)。这首三岁孩童都很喜欢也能接受的经典曲目,通过歌词中的音符名称和音节节奏,彰显了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艺术魅力。

无数乐论人已经验证,节奏与乐调有最强大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深处。中国的《乐记》亦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哆来咪》中短小的旋律音程、简单的伴奏和弦、明朗欢快的意趣和比拟生动的手法,不仅契合孩子们的天性,而且细腻传递了生命情感,实现了音乐最丰富也最润物无声的功能,传唱性极高。最终,玛丽亚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认可,也迎来了她与上校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曼·罗兰说:"世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玛丽亚的"爱"就是这种最真实、最淳朴的表达,也最温馨动人、阳光轻快。

当然,付出"爱"和收获"爱"之间并非一片坦途。当玛丽亚发现自己作为见习修女,竟然对上校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愫时,她的内心充满不安。为了表达对上帝最忠实的爱,她选择了离开。回到修道院之后,院长嬷嬷看出了她的心事并真诚地开导她:"你爱这个人,并不表示你对上帝的爱少了,爱上帝和爱这个人并不矛盾。"同时,院长嬷嬷还真诚地指出,修道院的围墙并不是用来封闭问题的,遇到问题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追梦人应该有的选择。

如果说情感世界是人类生命过程的深度折射,那么在玛丽亚追"爱"和传递"爱"的过程中,院长嬷嬷的"爱"一样不可或缺。正是因为院长嬷嬷用包容之"爱"融化了玛丽亚,玛丽亚在传递给孩子们"爱"时也呈现出最通透的理解——爱你,就是鼓励你去飞,追寻属于你自己的天地和梦想。这种"爱"不仅在当时、当地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当下、在其他国度与民族,一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也是《音乐之声》能够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爱"贯穿始终、温暖你我,该剧的另一条线索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爱得深沉。这一点在剧中的反映虽然相对隐形,但是格外重要,即特拉普上校不接受纳粹的收编,而选择举家迁徙,跋山涉水逃亡异乡。这一点对于中国当下主旋律舞台艺术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雪绒花》的歌词这样写:"雪绒花,雪绒花/清晨迎接我开放/小而白/洁而亮/向我快乐地摇晃/白雪般的花儿愿你芬芳/永远开花生长/雪绒花,雪绒花/永远祝福我家乡。"一首民歌式的创作,通过小小雪绒花传递对祖国最深沉、炽热的爱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伟大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贯通性。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通过好的音乐剧滋养心灵是提升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伦敦西区(韦伯)版《音乐之声》来华巡演已时隔八年之久,这次巡演的北美版被称为原版百老汇音乐剧,由音乐剧最高奖项之一的"托尼奖"三届获奖导演杰克·奥布莱恩执导,乐队建制不大,但渲染力极强。指挥也是键盘手,这在音乐剧的历史上也是较为少见的。更为有趣的是七个孩子的天籁之音,让整部剧张力四射,舞台的现场感和感染力极强。

从纽约百老汇到伦敦西区,从舞台到影视再到舞台,《音乐之声》不仅完成了爱的传递,更是建构了"艺"的完美和"教"的普适。该剧不仅是音乐剧品牌塑造的典范之作,在艺术创作、观众培养、市场运营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奥古斯丁有句名言:"爱是惟一能占领与充满永恒的东西。"《音乐之声》中的爱与歌声将伴随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种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唱出爱与希望之音,引领人们向着真、善、美的永恒之光不断迈进。期待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汇聚起这份力量,歌颂音乐之美、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将真正的艺术永恒接力传递,直到永远。

作者:景俊美

文: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