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一谈起乾隆我们就知道,乾隆这个人,似乎对他的爸爸雍正不是很感冒,但是对他的爷爷康熙,非常非常的尊敬,比如说乾隆刚一上台,马上几乎就把他爸爸在位留下的大臣,一股脑地清除掉了,而且他爸爸专门写的那本,《大义觉迷录》,要求全国上下所有的人,必须天天诵读,乾隆马上给没收了,不让读了,列为禁书。

而另一方面呢,乾隆每次谈起他的爷爷康熙的时候,那都是无比的崇敬之情。甚至民间还有这样的流传,说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但是康熙老爷子,看哪个儿子都不太得劲,最终为什么选了雍正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雍正有个好儿子乾隆,为了选孙子所以选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他老人家还来了个隔代指定,所谓乾隆是康熙的好圣孙,甚至到了乾隆晚年,他知道自己的寿命会很长很长,他的执政时间,会超过他的爷爷康熙之后,他特别在登基60年的时候退位了,当了几年太上皇,他还要昭告天下说,我不想让我的执政期比我爷爷还长,这样的感情确实让人钦佩。

那么乾隆到底是不是康熙的好圣孙呢?康熙是不是对乾隆真的青睐有加呢?对乾隆来讲,这还是一个挺矛盾的事儿。

一方面乾隆固然要告诉大家,爷爷对他很好,爷爷特别看重他们父子。另一方面呢说实话,乾隆也不能把康熙选择雍正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为什么?那样的话不是严重的挑战了,雍正继承大统的正当性吗?我们知道终雍正一朝,这个谣言它就没少过,毕竟康熙这些儿子都太出色了,你说老大不行吗?老大有军功,老二不行吗?老二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老三不行吗?一大堆文人都被团结在老三旗下,还有什么八贤王、老十三、老十四,雍正在他诸多的兄弟之中,咱说实话并不出彩,但是最终康熙还是选择了雍正,所以雍正年间,各种各样的流言非常多,但是乾隆这个人很聪明,他非常清楚,人家如果质疑他爸爸登基的合法性,那么当然连带着他爸都没有合法性了,他能有什么合法性,所以乾隆的嘴里,绝对不会说出,我爷爷是看好了我才选的我爸爸,这个因果关系的。

乾隆非常明白,这个因果关系,实际上就会质疑他自己的执政基础,而另一方面呢,乾隆也得跟大家讲,康熙对他特别好,康熙对雍正特别好,这样似乎,他的爷爷选择他们父子这一系,来继承大位,那就是顺理成章的。

咱们首先分析一下,康熙对乾隆到底有没有青睐有加,说实话,康熙一生有30多个子女。大家知道吗?成年的儿子就十几个,还有五六个没成年就死了,这些儿子每个也能给他生很多孙子,所以据不完全统计,康熙的孙子大概有接近100个,康熙又是帝国的掌舵人,他的时间非常非常紧张,咱这么讲吧,就是儿子都未必能天天见到老爹,有的那个儿子,可能一年半载大型宴会,见一次就不错了,何况孙子呢?

对于康熙来讲,他有没有特别特别喜欢的孙辈呢?其实是有的,毕竟康熙很早就指定了自己的嫡子,也就是老二胤礽为太子,所以康熙实际上,对太子的儿子是很关注的,康熙也明白,太子的儿子有可能成为帝国的继承者,所以真的康熙曾经把太子的儿子,养在宫中多年,但是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太子两度被废,失去了继承的可能,自然康熙对他的孙儿,也不可能再青睐有加。

毕竟对于皇帝本人来,亲情固然重要,但他更要考虑的是帝国的延续。乾隆自己每到晚年的时候,经常怀念起和祖父的交往,他说大概在他10岁左右的时候,康熙特别把他接到身边,养了他十几个月。

大家注意,那个时候的乾隆已经十岁出头了,古代的时候十一二岁的男子,结婚的有的是,康熙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也就十一二岁,换句话讲,乾隆在自己生命的头十年,跟他祖父可能也就打过照面,见过几次,为什么突然康熙要把他接到宫中,养十几个月呢?有人说是因为,康熙突然发现了他的孙子,是这样的聪慧,甚至还有人说,康熙到雍王府看到了乾隆之后,还特别找人,把乾隆母亲的八字拿过来看了看,然后大赞是有福之人,这些事可能都有,但是大家想想,作为帝国的掌舵者,已经执政快60年的康熙,他会随随便便地,突然青睐一个孙子吗?

要知道他有接近100个孙子,所以更大的可能是,到了康熙晚年。实际上康熙对哪个人要接他的班,他已经有了人选了,人选应当就是皇四子胤祯,所以既然准备让胤祯接他的班,那么就提前看看胤祯的几个儿子中,有没有可堪大用的。

康熙经常到雍正的府邸,过来看一看,就发现了乾隆,感觉这个十岁的小孩挺聪慧的,算是可造之材,于是干脆把他拉到身边养十个月,毕竟一方面那个时候的康熙,已经是年近古稀之年,老人了嘛,喜欢和孙辈待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也感觉到,既然准备选择老四接班,那么得先帮老四把把关,看看老四的几个儿子中,哪个可堪大用。

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因为毕竟对于康熙来讲,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总要把这个位子交出去,另一方面当时的雍亲王才40出头,正属于春秋正盛之时,康熙可能估算着,让自己这个儿子接位,怎么地不得干个二三十年,那么对于康熙来讲,他完全没有必要,帮助雍正作出选择,谁来给雍正接班,可能康熙也没想到,他这个四儿子命是如此之短,执政短短13年就离去了。

尤其是如果真的,康熙觉得雍正不行,但是雍正有个好儿子,所以为了选乾隆才选的雍正,这完全不合道理,中间变数太多,如果康熙根本看不好雍正,他就不怕,雍正先把这花江山给挥霍光了,那还怎么传到乾隆手中呢?

当然乾隆年间明史刚刚修好,所以很多人也确实读到了明史中,朱棣是如何选择接班人的,很多人都说朱棣之所以没有换太子,就是因为太子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所谓好圣孙,所以很多人特别愿意把明代这段故事,嵌套到清代,就感觉康熙也觉得乾隆是好圣孙,才选了雍正。其实对于康熙来讲,执政60多年,这么多儿子在反复比较之后,他最终选择了雍正,这是他乾纲独断的选择,所以哪怕乾隆一朝,他也只敢不断回忆和祖父的交往,但从来不敢讲,是因为他的原因,他祖父选择了他父亲。

原作者:李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