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6月12日电 “2023年幼儿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5.26亿元”“2021年来共新开办17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建设学位6210个”“半数以上孩子就读公办园,近六成孩子就读各级示范性幼儿园,97%的孩子就读普惠性幼儿园”……

近日,厦门市集美区教育部门发布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区紧扣民生关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机构设置、统筹资源配置、探索多元办园等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待。

数据显示,2023年集美区幼儿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5.26亿元,同比增长2.33%,幼儿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位居厦门六区之首;2023年秋季,全区共有幼儿园187所(公办幼儿园59所、国企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124所),辖区适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就读比例进步值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集美幼儿园始终秉承嘉庚先生“葆真养正”的幼教理念。集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集美是全市人口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行政区,适龄儿童分布不均,且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个别适龄儿童数量剧增的区域生源爆满。”集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为让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惠及更多适龄儿童,近年来全区持续推进公办园等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的建设思路,不断优化学前教育规划空间布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全力保障供需平衡。

据介绍,2012年集美区仅有12所公办幼儿园,而2012年以来新增公办园47所,提供建设学位16470个。同时,目前全区共有9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44所区级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9.19%,“全区各街镇均有一所以上省或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完善。”

这得益于集美区聚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如,在优化布局结构方面,为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集美区按照“独立办园、总园带分园”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由原有的“一托二”(一所总园带两所分园)转变为“一托一”(一所总园带一所分园),推动公办幼儿园管理规范化、资源集约化、办学品质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赛促练强化幼儿师资力量。集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教职工配备方面,集美区逐年足额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员工控制数,支持海山实验幼儿园等10所新开办不满三年的公办幼儿园在教职工与幼儿比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不超过5名的预核人员控制数,保障新开办幼儿园正常运作。

不仅如此,在加快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园的同时,集美区积极创新机制促进多元办学、补齐普惠短板:一方面,发挥国企资源整合能力强、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相继开办了国企办幼儿园4所、提供学位1410个——这些幼儿园既有公办园的品质又有普惠的价格,有助于解决部分区域“入园难”并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持续加大非公办普惠园财政扶持力度,印发《集美区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实施细则》,明确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分级补助标准、保教费限价收费标准及综合奖补机制。

而在聚焦保育教育方面,集美区严格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择优选聘公办园园长、副园长等行政中层干部担任幼儿园责任督学,实施挂牌督导“全覆盖”,对挂牌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安全管理、规范办园、师德师风建设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督导;综合考虑示范园资源优势、结对园地理位置、帮扶园实际需求,将全区公、民办幼儿园划分为8个大片区、34个小片区,每个片区由公办园作为龙头园,带动若干个结对园,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周边所有基础较为薄弱的幼儿园,带动周边园所共同发展——目前,在优质公办园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下,集美区已形成“大片区+小片区”“示范园+普通园”“公办园+民办园”梯度结对格局,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小片区管理模式的优势,推动幼儿园规范办园水平与保教质量双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展专项研训活动,促进园所间交流学习。集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在强化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方面,集美区结合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等竞赛,采用名师指导、专题培训、实操演练等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素质能力成长;以专项活动为支撑点,每年举办幼儿园教学教改经验交流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幼小科学衔接研讨及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等专项研训活动,促进园所间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保教水平,近三年共组织开展专项研训活动40余场,线上线下共3.8万余人次参加。

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待,在集美区日益成为现实。集美区将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持续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改革体制机制,优化片区管理格局,扩充普惠教育资源,持续深化打造共享普惠、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供给和服务体系,不懈努力让更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惠及民生、润泽童心。(余乃鎏 林洁 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