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你们把规矩都忘了吗?”1949年的一天,刘伯承看过一份人事任命文件,罕见地生气了。

政治部的人见状,赶紧把文件拿回去查看。可是政治部的人看来看去,也没发现文件有什么不合制度的地方。

刘伯承说的规矩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政治部的人会忘了这个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途光明,投笔从戎

纵观我军历史,担任参谋长这个职位的人数不胜数。有一直干参谋的,也有偶尔兼职参谋的。

但在这么多人里,李达绝对是让人佩服的一个。他是少有的“全职”参谋,除了刚入伍时当了连长,其他时间一直活跃在参谋长这个职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达出生于陕西省眉县横渠村,是一个小而贫穷的村子。从五岁那年开始,李达就已经在为地主放牛了。

给地主放牛没有出息,只能一辈子生活在地主的压迫下,就像这里的所有人一样。李达很小就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达11岁那年,家里借了钱把他送到了学校。李达知道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学校拼命汲取知识。

在他16岁那年,成功考入了东道中学,后来又转入到省立师范读书。对当时的人来说,进了省立师范,前途就是一片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校的时候,李达接触到了新思想,还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在自己老师的引导下,李达也产生了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想法。

从师范毕业后,李达回到家乡,成为了一个小学老师。但当了老师之后,李达才发现老师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许多学校限制新思想的传播,不许老师给学生们讲新思想。而且学生的家长,也不想让学生学习新思想。

他们把新思想妖魔化,要彻底隔绝孩子和新思想的接触。现实与理想相悖,李达一时间有些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是要随波逐流,像那些曾经怀有满腔抱负的同事一样,任由生活打磨。还是要出去搏一把,换一个崭新的世界呢?

时间来到了1926年,冯玉祥在苏联的帮助下重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为了扩充兵员,西北军官学校开始扩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达抛弃了薪资丰厚的教员工作,转身去报考军校。李达的这个决定,许多人都不太理解,他的父母更是不想接受。

好不容易把儿子供出来,安生的日子还没过两年,儿子就要去参军了。这放在哪个父母身上,都不愿意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达一直都有自己的主意,父母的不同意并不能牵绊他的脚步。他还是考入了军校,次年成为了军队的一员。

进入军队之后,李达接触到了我党党员,也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熏陶下,李达的思想开始向我党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离革命。冯玉祥紧随其后,开始抓捕我党成员。

当时李达还不是我党党员,他看着我党党员被驱离,心中复杂万分。之后爆发的中原大战,更是让李达对国民党失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智多谋的参谋长

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乌烟瘴气的氛围让李达很不喜欢。1931年,李达和赵博生等人组织宁都起义,加入了我党。

在李达的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而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并不被人看好。从学校参军是这样,从国民党到我党还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李达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应走的路上,不被外界的言语所干扰。宁都起义之后,李达在红五军团担任连长。

他真正在我军担任参谋长的时候,是1932年11月,当时担任的是参谋处的处长。从这时候开始,李达就展露了他身为参谋长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国民党对我军围剿严重,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情报收集和分析这方面,李达总是能快人一步。

靠着李达提供的资料和建议,红军作战的时候总是能快人一步。因为在多次反“围剿”中表现良好,李达很快升任到了军团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李达在红二军团,军团长是贺龙,政委是任弼时。在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的时候,李达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长征开始后,红二军团被改编为红二方面军,李达依然是参谋长。在协助贺龙的时间里,李达走过了长征路上最艰苦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达合作过四位开国元帅,但合作时间最长的,还是刘伯承。李达初次和刘伯承合作,是在八路军成立之后。

当时刘伯承是129师师长,李达是参谋长,两人搭档的时间,前前后后大概有14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型关大捷之后,抗日军民一扫之前的疲态,重新变得信心百倍。但与此同时,我军也成了日军的主要攻击对象。

日军把大部分军队放在正面战场上的同时,还纠集大批日伪军对我军根据地进行扫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什么时候,日军掌握了我军主要领导人的照片。这些照片对日军来说,能提供的作用可太大了。

阴险的日军制定了个计划,他们决定派出两支小队,专门用来暗杀我军高级指挥官。朱老总、彭老总,刘伯承,左权,李达……都在暗杀小队的暗杀名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日军这个计划真能成功,那我军就算不是群龙无首,也可以元气大伤。幸运的是,日军的计划被李达敏锐地察觉到了。

不幸的是,李达察觉到的时候,挺进队已经逼近八路军总部了。暗杀小队的队员都化妆成了村民,一时间没办法把他们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达立刻向刘伯承做了汇报,事关重大,刘伯承自然也不会隐瞒。很快,整个八路军总部就都知道了。

经过商议,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决定分开突围。只有化整为零,才能使我军更好地隐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在李达的建议下,制定了“行无定路,居无定所”的应对方案。只要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敌人才没办法预测我军走哪条路。

在我军领导机关都转移之后,敌人很显然不肯轻易放过我们。他们继续对我军穷追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和李达带领部队与敌人周旋,彭老总那边却传来噩耗。彭总的好搭档左权,为了掩护彭总撤退,不幸壮烈牺牲了。

左权的牺牲,让整个129师部队对日军更加痛恨。甚至有人提出“直接和日军打,为左权报仇”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李达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不能乱了阵脚。敌人的大部队就在身后追着,我军暂时还不能硬碰硬。

就这么一直到了六月,敌人已经离师部很近了。刘伯承将队伍分成两支梯队,一前一后相互照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梯队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员或者随军家属。前梯队负责突围,后梯队负责警戒。

但就在前梯队突围之后,负责警戒的后梯队却迟迟没有跟上来。原来日军迅速填补了被刘伯承等人撕开的口子,重新包围了后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功赫赫,智勇双全

刘伯承想要带人去救援后梯队,但被李达阻止了。刘伯承是129师的支柱,他不能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回去。

作为刘伯承的搭档,李达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他带领一支小队突入包围圈,将后梯队的人成功带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战的这么多年里,李达并不是第一次将自己置于险境。但他每一次涉险,都是为了大局着想。

等到抗战胜利后,李达担任晋冀豫鲁军区的参谋长。身为刘邓大军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李达在二野有着很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野的将领们口中,李达是刘伯承的第一代理人。只要刘伯承不在,他可以全权负责刘伯承的一切工作。

在刘伯承眼中,李达不仅智勇双全,还是一个“活地图”。当初挺近大别山的时候,很多次队伍走错了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李达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指路,才让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彻底改变了我军在战场上的局势。

在促成高树勋起义的时候,也是李达孤身入敌营打消高树勋的顾虑。有了李达的保证,高殊勋才敢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李达的重要性,刘伯承特别在二野作了规定:关于人事任免的文件,必须要经过参谋长李达签字,自己才会同意。

但这份给刘伯承的文件,上面并没有李达的签字。因为人事任免这方面,和参谋长是没有关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政治部的人,就按照寻常的流程,找政委和司令签字了。刘伯承看到没李达的签字,以为有人故意怠慢李达,这才会生气。

看到刘伯承生气了,政治部的人也很不解,因为他们的做法都是按照流程来的,没有任何失了规矩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有个政治部的小同志说:“要不,咱们去让参谋长签字再送过去。司令以前说过,任何文件都得有参谋长的签字才行。”

听了这话,政治部的人恍然大悟。他们赶紧去参谋部找李达,让李达在文件上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达得知他们的来意,对刘伯承的做法哭笑不得。不过李达也知道,刘伯承这样做是在抬举自己,就直接签上了名字。

李达签字之后,政治部的人把文件再次递给刘伯承的时候,刘伯承终于签上了字。至此,这次的人事任命终于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刘伯承的好助手,李达在和刘伯承合作的这么多年间,帮助刘伯承度过了重重困难,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