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中,说盘古生了一万八千岁,天去地九万里。这些时间和空间,与实际的宇宙相比,都是微乎其微。但古人也并非确指,而是用来形容很大的数字。
盘古神话形容世界的起源,是“天地混沌如鸡子”,非常形象而传神。“混沌”二字,既是宇宙形成之前的模糊状态,又是太阳系即将形成时云团的样子,也可以用来描绘刚刚产生的地球。而“鸡子”也就是鸡蛋的卵形,更接近天体的雏形,比完美的球形更有生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云的椭圆形状(图片源于网络)

对于宇宙的起源,以大爆炸学说最为流行。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一九二九年的观察中,发现了天体光谱的多普勒红移现象,确认在我们的宇宙中,所有天体都在互相远离,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彼此分开的速度越快。就像一个气球在被吹胀时,表面不断扩张,上面的任意两点都会相互远离,这是典型的气体爆炸现象。一九六四年,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微波背景辐射,为宇宙大爆炸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种微波噪声是宇宙早期热辐射的残余,是在宇宙大爆炸的余波消逝之后,遗留下来的长久而微弱的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宙大爆炸现象(图像由AI生成)

科学家们观测遥远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以及星系远离我们的运动速度,结合宇宙膨胀的理论模型,能够沿着时间的长河回溯,倒推出宇宙诞生的起点。大约一百五十亿年前,宇宙从一个无限小、无限热、无限密集的奇点,迸发出一场用一切语言都无法形容的超级大爆炸。此后,宇宙不断膨胀和冷却,继续扩张和演化,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宙大爆炸及演化图(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在大爆炸之前是什么?奇点是怎么形成的?没有人能够解答。
宇宙中的物质在大爆炸的余波中射向四面八方,同时又相互吸引,凝聚成团,形成恒星和星云。
十七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提出,物体的离心力和天体的向心力相似。用绳子系住一个重物甩动,使重物绕着竖直轴水平旋转,转速越快,绳子的受力越大,这就是离心力的作用。行星围绕太阳的旋转与此类似,存在一种向心力的作用,行星被太阳用力牵引,但是因为旋转而不向太阳靠近。英国科学家牛顿将离心力、向心力与重力联系起来,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一个人在大地上站立,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现象,牛顿却从中发现了最神奇的宇宙力量。重力是地球对表面物体的吸引力,这种力也存在于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于宇宙中的所有星云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系的引力作用(图片源于网络)

牛顿让我们知道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然而,我们仍然不知道万有引力为什么会存在。
在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世界中,同样充满了大量难解的谜团。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物质为什么会这样构成?在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与万有引力一样神奇的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科学家们只知道粒子与这些力的存在,却并不确切了解它们怎样存在,也不清楚为何如此存在,更说不清它们从何而来。
此外,关于宇宙本身,我们也有无数疑问。在我们看到的物质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物质?我们的宇宙究竟在哪里?宇宙之外还有什么?宇宙之中还有没有别的宇宙?这些疑问足以超出人类顶级天才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观粒子世界(图片源于网络)

尽管宇宙大爆炸理论已成为主流科学,但并不意味着比盘古开天或上帝创世的故事高明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科学家们可能会发现更为准确的宇宙诞生理论,让我们看到与大爆炸理论不一样的宇宙源头。
正如古人只将盘古开天的故事视为神话,当成发挥想象力的材料,今天的学者和大众,也只把宇宙大爆炸作为一种假设,这仅仅是我们当前对宇宙起源的理解。对于宇宙起源这个问题的解答,人类仍然走在探究和幻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