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正医不仅要坚持扎根县域医疗,也要在中心城市自建专科医院。”

编辑|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自建+收购,又有医生集团要办实体医院了

2024年5月28日是正生医生集团成立的六周年。与很多医生集团一样,经过前期的积累和沉淀,这家年手术量达3万台的医生团队,也逐步迈入发展的下一阶段——办实体医院。

就在今年年初,正生医生集团回顾总结2023年的发展状况时就提到:未来正医不仅要坚持扎根县域医疗,也要在中心城市自建专科医院、赋能三级甚至三甲医院泌尿外科。除山东已启动自建专科医院外,另在广东、广西以收购的方式在建正生专科医院

据了解,正生医生集团成立于2018年5月,是一个汇集多名泌尿外科专家、组建专科运管的团队,以赋能区县医院泌尿外科为核心、以建设结石病专科医院为龙头,拥有医生团队270余人。

经过多年的稳扎稳打,正生医生集团不仅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手术开展数量也翻了近十倍。官微信息显示,至五年之际,正生医生集团共赋能近40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全职医生团队年手术量达3万台,业务范围覆盖到7省40余地,由华南、华东区域开始向西南、西北方向扩展。

对于未来发展,正生医生集团创始人何祥曾向看医界表示,正医的主线还是持续走向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赋能区/县级医院的泌尿外科。但当时也透露,近3年内要在人口较多的城市创办多家专科医院,形成一定区域内“1家专科医院+N个临床中心”这样一点多面,双向转诊、互为依托的诊疗格局。

据介绍,专科医院可以更细化地开设亚专科、专病门诊,解决一些大病、疑难病。临床中心主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发现大病上转到专科医院。专科医院对术后复查、后续辅助治疗等,可以让患者在当地临床中心就近就诊,这样也方便了患者。

更长远的看,还将持续完善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以及“专病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将来依托专科医院,创建互联网医院,依托共建临床中心及专科医院大量的专病就诊量建立“专病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互联网医疗+专病数字管理平台+线下实体机构”相结合的诊疗形态。

“发挥其各自所长,实体医疗借助互联网可以触及并服务更多的患者,互联网医疗依托实体专科医院或临床中心,可以为患者解决核心的线下治疗问题。其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更加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何祥曾这样表示。

多家品牌医生集团探索实体化

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浪潮中,医生素来是备受瞩目的一个群体,而作为医生创业的重要模式之一,医生集团的实体化更是饱受关注。除了正生医生集团外,近年来已有不少医生集团开启了实体化的探索。

2024年3月,沃医妇产医生集团官微消息,沃医集团与北戴河新区正式签约,宣布在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立沃医门诊部。北戴河新区的沃医门诊部是沃医集团旗下的第一家实体医疗机构,沃医集团联合创始人、CEO龚晓明医生表示,沃医北戴河新区综合门诊部项目将致力医疗技术、模式创新,为患者提供世界一流医疗健康服务与就医体验,并就提供系统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进行探索,全力打造中国著名医疗品牌。

创办一家自己的医院,是很多医生的梦想,丁罡肿瘤医生集团创始人丁罡也不例外。作为上海市卫健委重点专科肿瘤学科的带头人,丁罡教授领衔的玄合医疗、丁罡肿瘤医生集团已从最初创建时不到10人发展到近百人的全职诊疗团队,近期,玄合元医疗研究型门诊也将开业。

就在3月31日,哈特瑞姆心脏心脏医疗集团旗下首家实体医院——位于山东德州的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试营业。这是哈特瑞姆和山东省德州市国企德达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三级心血管专科医院,总规划床位800张,致力打造中国版的“梅奥医疗中心”。

据了解,哈特瑞姆心脏医疗集团的前身是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作为一家体制内医生创建的医生集团,哈特瑞姆系刘兴鹏、施海峰教授等多位知名三甲医院专家于2015年创办,目前拥有核心专家达170余人。随着医院的筹备及运行,几位创始人已先后从公立医院辞职,全心投入医院运营。

作为医生办医的代表之一,由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教授创办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也可以说是国内医生办医道路中一张标志性的名片,创造了4年开出两家医院而且是异地布局的“佳话”。

除了扎根上海和成都两大市场外,现代医院管理专家、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刘卫东之前向看医界透露,在冬雷未来的规划里,在上海本土的“纵向发展”已经提上日程,而当务之急是在上海市中心、浦东新区建立综合门诊部或医院。

此外,刘卫东还表示,如果将来冬雷脑科在按规划完善和巩固产业链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还有余力,也会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的“横向”(连锁、复制)扩展计划。

而在2021年5月开业的上海壹博医院,也是医生集团实体化结出的“果实”。作为上海壹博医生集团第一家实体医院,该院开办不到两年便一床难求,如今也正在实现异地连锁化,如天津壹博鹏瑞利医院。据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为原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上海壹博医院院长孙成彦教授发起成立。

医院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医生办院需谨慎

在医生创业的过程中,从医生集团到实体医疗机构,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轻资产运营到重金投入的转换,其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挑战,不言自明。那么,医生集团是否真的有必要办实体?

作为上海壹博医生集团及壹博医院的“操盘手”,孙成彦2020年在谈到医生集团建实体的必要性时曾表示:“医疗服务肯定需要物理空间,轻资产总是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人员不稳定、合作不稳定等,这些都可能对未来的服务带来一些弊端”。

但投资医院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的环节、政策、法律法规非常多,并且会牵扯医生集团很大的精力。因此,孙成彦提醒:“在实体化之前,必须了解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走弯路。”此外,在建实体之前,一定要先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运营、品牌团队雏形,并测算出收支在可承受范围内,“如果计划不完备,所有的辛苦可能都会白费。”

但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孙成彦认为,医疗创业一定要“稳”:“做医院不是做互联网或者高科技,投入产出非常快,医疗行业是需要脚踏实地的。”

此外,不同于医生集团,创办一家医院通常动辄投入上亿,光靠医生自己仅资金关就很难过,因而医生创业者往往会借助资本的力量。

现代医院管理专家刘卫东曾表示,医生办医的目的往往很纯粹,希望慢慢做好专科,但这样发展的速度比较慢。资本的助力可以帮助医院快速发展,但资本都是要求回报的,如何权衡专家的理想和资本的期望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刘卫东认为,无论是从医院的生存还是资本的层面来讲,医院既要有先进的技术,又要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够保障医院的生存。

这其中包括医疗质量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精细化管理。在刘卫东看来,无论是社会办医还是公立医院,不注重细节就容易造成难以想象的资源浪费,对医院的营收造成损失。

刘卫东相信,如果一家医院把标准化和精细化这两件事情做好,医院自然会高质量发展,患者也自然会来。在往后的20年,社会办医要狠抓“三个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才能在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抓住自己的机遇。(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