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反教条主义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很多知识分子被错误地批判,其中就包括将军、历史学家粟裕。当时,陈毅在大会上对粟裕进行了错误的批判,还直言说粟裕这个人阴得很。他说粟裕一贯是反领导的,还曾经去苏联告过洋状。正因为这些话让大多数人认为陈毅与粟裕有分歧,不对付。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为什么说粟裕一贯反领导呢?或许这件事情要追溯到1946年。1946年陈毅跟粟裕闹矛盾了,什么原因呢?这一年6月,蒋介石对中国解放区进行进犯,毛主席提出南线出击,这是我们党为了抵抗国民党的进攻而采取的重要决策。然而,在执行这一计划时,发生了争议。陈毅支持毛主席的意见,但粟裕则反对这个决定。他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应该留在苏中,不能过早地进攻淮南。陈毅并不同意粟裕的看法,但毛主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毛主席要求两位将军就这个计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达成共识。
同年7月,粟裕提出让第五野战军去苏中参战的建议。然而,陈毅不赞同这个建议,而是要求粟裕立马将主力调至西方。这个决定引发了粟裕的不满。最终,毛主席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认为,粟裕应该在苏中再打一仗,无论是胜是败,都要再西调。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稳定苏中的人心,二是可以消除军中的不满。最终,这事实证明粟裕是对的。陈毅率领的部队在淮北地区打了几次失败的战役。而粟裕则一直在华北地区打胜仗。到了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三日,陈毅给粟裕打电话,说他的部队可以就地展开,不必再调到西部去了。这样,两人的意见分歧就此解决了。

但如果说陈毅对粟裕有什么别的看法呢?自然是没有的,两个人都是就事论事,那为什么陈毅还要在1958年的时候带头向粟裕开炮呢?那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根据粟裕的秘书鞠开回忆,其实是彭德怀找了陈毅谈话,陈毅认为必须批评粟裕。但是当粟裕进入第九次检讨时,陈毅却带头鼓掌表示通过。这是因为陈毅知道,粟裕只是一时犯错,并不是真的有意做错事情。而且,陈毅和粟裕还结为儿女亲家,如果真的有什么矛盾,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亲家。所以,陈毅其实是在保护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