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十公里桃花坞》第四季(后文简称《桃花坞》)回归,坦白说这一季的节目让冷眼感觉有点失望,张力不够、冲突不够,精彩度也有所下滑。但这一次,冷眼不和大家聊节目了,我们来聊个人——孟姐孟子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没有《桃花坞》,就没有现在人见人爱的笨蛋美人孟姐。在这档节目中,孟子义的口碑实现了触底反弹,同样的,《桃花坞》也因为她的存在,走向变得更莫测与精彩。

综艺与艺人之间是如何互相成就的,孟子义和《桃花坞》的故事是个值得剖析的典型案例。

从全网嘲到笨蛋美人

2019年《陈情令》热播,两位男主演瞬间飞升国民顶流。而同样在剧中有不少戏份的孟子义,却没这种好运气。这部剧让她陷入“加戏风波”,即使她自己发了澄清微博也于事无补。

但更糟糕的是,很快又有网友发现在综艺《一年级》和《演员请就位2》中,因为孟子义“不愿意扮丑”,导师和她之间发生过激烈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孟子义在观众心中,差不多是个“演技差、爱美、无情商、仗势加戏”的形象,随便发条微博,底下的评论也都在齐刷刷地骂她。

而谁也没想到,铺天盖地的骂声在一档综艺开播后实现了完美逆转。

2021年,《五十公里桃花坞》定档,在距离城市50公里的桃花坞,15位坞民将共同生活21天。这份嘉宾名单中,赫然出现了孟子义的名字。

“现在的节目是请不到人了嘛?怎么什么人都能来上节目了?”

作为第一季的首发嘉宾,不仅是观众不信任孟子义的表现,连孟子义的经纪人都是如此。

估计是处理舆情危机处理到头大,在送孟子义坐上前往桃花坞的车时,经纪人反反复复强调“不要作”。但镜头一转,刚才还说着“你放心”的孟姐立刻“原形毕露”。

同车郭麒麟客气客气说两人的衣服色系差不多,孟子义立刻警铃大作,“你不要说这样的话啊,是不是想和我炒CP,我要对你有防备心了。郭麒麟暗戳戳地怼了一句“主要我还要脸”,换做其他人可能这天就聊死了,孟姐却神来之笔补了一句“你是说我不要脸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眼记得当时这段对话立刻冲上热搜,而且评论区甚至有不少德云女孩表示“别来沾边”。但孟子义在这一趴表现出的钝感与开得起玩笑的性格,也让那些抱着“看她怎么作”心态的观众首次出现了改观。

真正实现口碑逆转的,是孟子义在节目中与张翰的交锋。

可能明星之间也算不上有多熟稔,张翰对孟子义的了解大概也多半来自网络,所以我们发现他在和孟子义分到一组后,对这个“作精”或多或少有点看不太惯,这种看不惯也直接反映在了他的态度中。

“你早晨5点起床化妆,化到7点然后做个早饭”,张翰借着做早饭这事暗嘲孟子义表现欲太强。换做其他人,可能不接招或者开个玩笑就过去了。孟子义则选择了直接怼回去,“咱们的关系真的没那么好,但熟到那个程度我可以5点起来给你们做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也算是天时地利人不和,向孟姐发起“挑战”的是张翰,一位同样观众缘不是很好的明星,如果换做郭麒麟或者汪苏泷,舆论或许不会一面倒地偏向孟子义。

另一方面,她怼得大大方方,就事论事,跟传说中的“作精”并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桃花坞》第一季,类似这样的其他人暗戳戳怼孟子义一下的场面很多,但大多数攻击性不强,也不适合回怼较真。比如同宿舍几个人拍合照,赖冠霖来了句“请女演员不要作”,孟子义直接笑笑就过去了。

这种靶子打空的情况往往带来更多笑点。观众对孟子义的敌意,也在笑声中逐渐消弭。

除了直截了当与钝感,孟子义的口碑翻盘还得益于她能经常充当观众的嘴替。

孟子义和辣目洋子拧不开金主爸爸的植入饮品时,孟姐自己一边使劲一边来了句“我们不是死绿茶,我们是真的拧不开”。当时正好是互联网为了“女生能不能找异性拧瓶盖”吵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孟姐一席话说出了不少女生的心声。

还有第三季在热搜上吵了好几天的,“任敏汤晶媚组乐队事件”各有各的苦衷无奈和委屈,越沟通误解越多越混乱。反倒是在一边旁听的孟子义,指出了问题所在“用了人家创意又不想带人家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囿于圈内关系,综艺节目里从不缺圆滑的老好人,也正是如此,孟姐这种直截了当的角色成了少数派,而当前观众最需要的,恰好就是这种能直接指出问题的嘴替。

于是,在第一季播出后,孟子义口碑意外不错,她也顺理成章地签下了第二季,人物的成长线开始在无形中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第一季的孟姐,关键词是打破误解,还原真实的孟子义;那么,在后面几季中,我们则看到了孟子义的变化成长,孟姐虽然顿感但心细;虽然神经大条,但孟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对人造成伤害,她会回避。

所以我们看到桃花坞人来人往,非喜剧人出身的孟子义却成了四朝元老,甚至是新人们愿意依赖信任的对象,在节目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她从不懂事的作精变成细心钝感的孟姐,立住了独特的人设。

于是孟子义完成了全网口碑翻盘,从人人避之不及的作精女星,变成人见人爱的笨蛋美人。

疯子女星遇上失控综艺

在《桃花坞》之外,孟子义也参加过别的综艺,比如更符合她演员身份的《一年级》《演员请就位2》等,却都被骂,只有在《桃花坞》的她完成了口碑大逆转,冷眼愿把他们之间的组合,称为“疯子女星遇上失控综艺”

从某种程度上讲,孟子义和《桃花坞》都属于综艺市场上的“非典型”。

《桃花坞》的定位不是慢综,而是社交节目。这种节目就是要做实验的,它充满未知,嘉宾之间需要彼此碰撞,才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当时孟子义全网黑的架势,换做其他人为了避免多生事端,大概率会选择避嫌。但孟子义的钝感力,让她乐于去跟其他嘉宾主动接触;她的直接,也能经常让她与其他嘉宾碰撞出意外的火花。于是才有了前文提到的,那些让她口碑逐渐上扬的名场面。

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与田园牧歌式的慢综艺不同,《桃花坞》的核心看点就是失控,而孟子义则属于有点“疯癫”的类型,她的个人特质与节目定位本身达成了高度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除了定位匹配之外,孟子义与这档节目所需求的尺度也很契合。

不同于那些主打尔虞我诈、逆境生存的社交节目,《桃花坞》是在轻松的氛围下,做一些无伤大雅的社交实验。所以,要求的“失控”也没有那么尖锐,当嘉宾在节目中展示出过分强势的模样,反而让观众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第一季节目中的艺术家陈陈陈,他也很努力地投入这场社交实验,带着坞民们去做各种行为艺术。但是,与陈陈陈的积极所对立的,是其他人的“不买账”,这就是一种节目所想要的“失控”。

可问题就出在,陈陈陈的“失控”是强势的,像大中午去天台冥想15分钟这种事,甚至带有一点强迫性和服从测试性的意味,与《桃花坞》所追求的“失控”尺度,并不相符,观众也会有一种隔空被强迫被冒犯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孟姐,她的“失控”其实多是围绕着自己展开,她不伤人只嘲己,像“死绿茶”“炒CP”最先攻击的对象都是她自己。因此,观众也就不会因为这种行为而觉得不舒服。

最后,既然看点是“失控”,为什么女演员出身的孟子义带来的节目效果,有时候要超过那些经验更丰富,更懂观众因何而笑的喜剧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社交节目《桃花坞》是需要嘉宾做出情绪表达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也许是对互联网骂战心有余悸,喜剧人们其实并不愿意过分在节目中表现出个人情绪。他们给出的“失控”,更像是经过计算的产物,而孟姐的“失控”是自然的流露。

有人说孟子义属于“嘴在前面飞,脑子在后面追”,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当下“发疯文学”照进现实,情绪既然存在,就该大胆开麦。她可能说不出什么充满哲理的金句,有时候的行为还让人觉得可笑,但她合理表达出自己情绪的做法,让观众在get到笑点的同时,也有种“乳腺通了”的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四季《桃花坞》以来孟子义的表现,我们会发现,在当下的慢综正因为过于love&peace,让观众失去好奇的状态下。孟子义更像是一类“天降奇兵”的存在,她的表现又好笑又不会让人觉得“冒犯”,恰好成为了激活节目,产生更多人物关系,助力慢综破局的关键。

都说娱乐圈缺“活人”,但对于综艺来说,有时候更缺少像孟姐这种“疯得刚好”的艺人。

她经常语出惊人,但又不建立在对其他人的伤害上;她开得起玩笑,觉得不舒服时也会坦白说出来;她虽然偶尔“公主病”,但该干活时又不偷懒。凡事都有度,而孟姐的“疯”,恰好就卡在那个退一步无聊泯于众人,进一步过火观众嫌烦的临界点上。

找对了适合自己赛道的孟子义在《桃花坞》中迎来了一次口碑新生,恋综、迷踪等品类也向孟姐伸出橄榄枝。

不过冷眼觉得,孟子义身上其实还有个“音痴”属性还没被完全开发凸显,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结合实验、慢综、音综性质的节目出现,把孟姐身上的有趣特质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