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效椿,生于一九一一年,乃山西省万荣县人士也。少时即于乡里求学,聪慧敏思,常探究天地万物之理。随着视野日益开阔,心怀大志,遂遍览群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七七事变骤起,国难当头,杨效椿不辞劳苦,跋涉千里,投奔延安革命圣地,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毕业后,被派赴南方,至安徽六安一带,组建抗日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杨效椿加入新四军第四支队,驰骋于淮西一带,奋勇抗击日伪军。杨效椿多次亲临前线,置生死于度外,虽屡负重伤,然其抗日之志不曾稍减。在其带领下,淮西一带抗日游击队如星火燎原,蔚为壮观。皖南事变后,杨效椿率游击队加入新四军第二师,继续打击日伪军,巩固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杨效椿之军事才干益发精进,时任江淮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率部用四月之期,击溃敌军,敌军八倍于我,然杨效椿巧用兵法,令敌溃不成军,国民党部队如草芥,闻风披靡。此役奠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基础,扬名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杨效椿继续留在安徽,担任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合肥市委书记及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要职。一九五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安徽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杨效椿竟被错误地划入“反党宗派集团”,被撤职并下放劳动。

闻此噩耗,当地百姓群情激愤,纷纷走上街头,高呼:“杨效椿若为右派,世间再无好人!”自革命时期始,杨效椿便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受民众爱戴。其视察乡间时,汽车抛锚,司机一声喊,四方群众闻讯即来,争相相助,如此情景屡见不鲜。

一九六六年,“十年特殊时期”伊始,杨效椿亦遭冲击,被诬为“走资派”。造反派将其囚禁于江淮旅馆西楼,限制其自由,便于随时批斗。一日,造反派头目意图批斗杨效椿,踢开房门,只见杨效椿衣着朴素,形体清瘦,正气凛然,铁骨铮铮。头目见状,不禁愣住,不知所措,怏怏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外一群等待批斗杨效椿者,询问头目其所在。头目答曰:“彼为清官,不能批斗,批判他良心难安!”因其清正廉洁之作风,杨效椿虽受冲击,却亦获一定保护。及至安徽省革委会成立,杨效椿仍被结合进入省革委会,任副主任一职。

一九七六年十月四日,杨效椿因病辞世。彼时“四人帮”未被粉碎,悼念活动备受限制。然而,百姓自发前来送行者众,足见杨效椿乃真正受人爱戴之良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