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是解放军战斗精神的集中象征。

这个口号出自一支极为神秘的部队,他们只存在了短短一年时间,由于保密原因,少有人知。但他们却为我国西南边疆保持60余年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这支部队就是藏字419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臣班

藏字419部队组建始末

众所周知,解放军部队的番号通常都是军种加数字加级别,比如陆军第38军。藏字419部队这个名字看起来有些另类,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呢?这要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说起。

新中国成立后,中印两国原本有着不错的外交关系。周总理多次访问印度,尼赫鲁也来过中国访问,两国一度以兄弟相称。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友好背后也暗藏着危机。

中印两国没有正式划定边界线,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扩张政策,他们曾打算把西藏作为“缓冲区”。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时,印度就表达过反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印度还趁机占领了一些地盘。

后来解放军进入西藏平叛,印度想将西藏作为缓冲区的妄想彻底化为泡影。尼赫鲁也开始跟中国翻脸,向中国提出无理的边界要求,并在边界不断制造事端,挑起冲突,使矛盾升级。

当然这也和国际局势有关。当时美苏冷战逐渐转移到东南亚,两个大国都想拉拢印度,给了印度许多军事和经济支援。印度突然成了宠儿,心态开始膨胀。

而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却逐渐恶化,苏联停止了援建的工业项目,并抽回专家。中国遭到美苏两个大国围堵,国内又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处境极为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赫鲁

为了缓和与印度的矛盾,争取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中国主动将军队后撤了20公里,希望与印度谈判。这并非软弱,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这更像是一种高级版的“诱敌深入”。

其一,我国主动后撤,展现出和平姿态,赢得国际舆论支持。如果印度敢再犯边境,届时产生的后果则应由他们负责。

其二,印军后勤难以保障。爬上高原,侵入我国领土,后勤更是困难重重。地理上对我更为有利,我们随时可以打掉入侵的敌军。

印度人显然没有理解中国的用意,将礼让视为软弱,变本加厉地蚕食我国领土。尼赫鲁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印军深入阿克赛钦地区,建立据点。

尤其是进入1962年,印度加快了蚕食中国领土的步伐。当时老蒋正在积极筹备反攻,美国多名军政高官访台,使得两岸局势变得紧张。

印度认为中国的精力都在东南沿海,没有能力也不敢与他们开战。印度在边界集结了重兵,在东段部署了1.6万余人,西段部署了5600余人。到9月,印军已在中国境内设立了43个侵略据点。

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举动,中国曾多次抗议和警告,也进行了相应准备。正式在此背景下,1962年6月20日,中央下令组建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代号“藏字419部队”,司令员为柴洪泉,政委为阴法唐。

阴法唐回忆,最初“藏字419部队”其实是指挥部的代号,所以没有用一般军队的番号。指挥部下辖154团、155团,后来又增加了157团和山南军分区等部队。

有军史专家分析“419”的含义,是由4个军分区联合组建成一个指挥机构,包含9个步兵营。

419部队的三个团都是原18军的主力团,都是在抗战时期组建起来的,有许多红军时期的干部。其中154团有两个红军连,157团有一个红军连,155团则是18军的第一主力团。

这三个团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营级以上干部都参加过解放战争。

部队组建以后,专门进行了高原适应和山地战术训练,还组织了团以上干部到前线勘察了地形,机关首长还到各部进行了政治动员。

部队完成了所有作战准备,只等作战命令下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前线士兵

首战立功

印度仍然在步步紧逼。印军在克节朗河以北建立了一个哨所,就连印军的地图上都标明哨所在中国境内。我军巡逻部队发现后,60多人从山脊上冲了下来,不过他们坚持不开第一枪,只是把印军的哨所团团围住。

结果驻守印军哨所的士兵被下破了胆,谎报军情说遭到600多名中国士兵进攻,并请求增援。于是,印军下令其王牌部队第7旅的其他部队必须在24小时内赶到前线。

印军大部队赶到后突然向择绕桥我边防哨所开枪,造成一名连长和一名士兵牺牲,我军被迫还击。几天后,印军又制造了新的流血冲突,导致我军11人牺牲,22人受伤。

与此同时,尼赫鲁竟然叫嚣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入侵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毛主席痛下决心,他在高层会议上说:“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

随后中央军委下发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毛主席还召见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他在一张巨大的军用地图面前,指着标出的印军据点,挥起手臂,高声说:“扫了他!”

张国华回到前线听取419部队汇报后,决定将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7旅全部吃掉。此前,为贯彻“慎重初战”“初战必胜”的原则,总参下达的任务是先吃掉印军一个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华

所以,总参看到前线的报告后一开始不同意,认为口张得太大。毕竟印军第7旅也非等闲之辈,该部是印军第4师的主力部队,二战时期跟随英国参加过对德意日的战争,号称“打遍欧亚非的劲旅”。

张国华在北京时就拍着胸口说过:“有把握拿下印军。”毛主席对他很有信心,接到报告后指示:“要他们打,打不好重来。”

印军第7旅的3个营沿克节朗河南岸部署,但被山脉、河谷分割,彼此之间很难建立联系。

我军的部署是155团从印军左翼的枪灯、卡龙突击,154团主力先攻歼敌之右翼沙则、仲坤桥之敌,随后向敌后方穿插。157团1营(附8连)向敌左侧后迂回,攻占章多,断敌后路。

在发动总攻的前一天夜晚,我军便利用印军之间巨大的空隙,向其后方的高山上穿插,并破坏其通讯线路。

10月20日拂晓,战斗打响,我军炮火向印军阵地急袭7-15分钟,随后步兵主力渡过克节朗河向预定目标进攻。

遭受炮火打击后,印军个别连排长当即阵亡,部队建制被打乱,通讯也被切断,只能各自为战。

正面的印军第2拉其普特营本来隔着克节朗河与我军对峙,但开战后我军已经穿插到其身后,他们遭到我军南北夹击,仅4个小时,就被全歼。印军中央防线门户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