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367篇原创文章 -

在读《三国演义》时,读到孙策留给孙权的一句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你看,做老大的遇到问题时犹豫不决,是可以问参谋的。

可我们大多数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身边没有参谋可以问。不过我们可以稍微变通一下,也能找到答案。

比如上网时流行一句话叫「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Google」,还有最近流行的「内事不决问KIMI,外事不决GPT」,总之你都有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认为网络信息太嘈杂,不敢肯定其中的真真假假,我还是建议你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借鉴历史上的伟人们是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这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

比如你熟悉《毛选》的话,在遇事不决时,你就可以看看教员是怎么说的,心里马上就有答案了。

我就随手打开手边的《毛选》,把随机翻到的三个划线句子列出来简单解读一下,你就知道教员是如何分析问题的。

第一句: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教员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全局观念的重要性。毕竟在当时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只有从全局出发去看问题,才能洞察秋毫,做出正确的决策。

就像下棋一样,你不可能走一步算一步,而是看全局才不容易陷入被动。

因此,当你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就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权衡利弊,才能避免盲目和片面。

如果你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和局部,没有深入思考影响全局的因素,就别轻易做决定。

这时不妨静下心来,思考这个决策对全局的影响,做了或者不做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二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

这句话出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也是教员关于灵活应对困难的一句话。当你在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如果总想着硬碰硬,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这时你就得学会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就像打仗一样,如果对方的实力过强,硬拼的话你肯定吃亏,不如暂时避开对方的锋芒,以后有机会再反击。

在三十六计中不是有一计是「走为上」吗?「走」并不是逃避,而是为将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所以,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这句话同样适用,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死磕是没有用的,该放弃就暂且放弃,不一定非得马上做出最终决定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句: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这句话出自《整顿党的作风》,教员说的是一个共产党员是怎么做事的,其实它对每个人都有用,你马上就能用起来。

当你面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犹豫不决时,不妨这样问自己: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它是否真的有道理?

当你能够回答这些为什么之后,对眼前的问题或事情,就有一个清晰的回答了,心里也有底了。

因为只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所以不要盲从,也不要头脑发热就轻易下判断,而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你看,《毛选》这三句话是不是解决了你遇事不决的问题?其实这几句话大有道理,你可以用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做年度计划时就用到第一句,验证某一件事是否可行就用到第三句……当你以「为我所用」的角度去读,就会发现每句话都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