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避雷器型号FCD表示()。A.电站用阀式 B.线路用阀式 C.磁吹阀式 D.氧化锌阀式

C

402.阀式避雷器型号FS-10中的“S”表示适用于()。A.配电 B.变电站 C.旋转电机 D.保护电容器组

A

403.避雷器的用途为()。A.防止过电压,迅速截断工频电弧 B.防止过电流,迅速防止工频电弧 C.防止过电压,不截断工频电弧 D.防止过电流,不截断工频电弧

A

404.磁吹式阀式避雷器一般用来保护()。A.高压开关 B.电力线路 C.高压电机 D.电力变压器

C

405.HY5W12.7/45型氧化锌避雷器适用于保护()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A.6kV B.10kV C.35kV D.110kV

B

406.阀型避雷器当一定波形的雷电电流流过阀片时()。A.压降愈小愈好,即阀片电阻值愈大愈好 B.压降愈小愈好,即阀片电阻值愈小愈好 C.压降愈大愈好,即阀片电阻值愈大愈好 D.压降愈小愈好,即阀片电阻值愈大愈好

B

407.阀型避雷器的()具有平坦的伏秒特性曲线。A.火花间隙 B.阀片 C.电阻 D.电容

A

408.磁吹避雷器承受雷电高电压后,间隙被击穿,工频续流流过线圈时将产生磁场,工频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被(),从而提高了间隙的灭弧性能。A.加大 B.减小C.拉长D.缩短

C

409.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是由多个单间隙串连起来的,每个间隙由上、下黄铜电极构成,每个单间隙的击穿电压为()。A.1~1.5kV B.1.5~2kV C.2~2.5kV D.2.5~3kV

D

410.由于阀型避雷器串联间隙不均匀,同时电压分布也不均匀,因此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火花间隙上(),使避雷器的性能得到了改善。A.串联电阻 B.并联电阻 C.串联电容 D.并联电容

B

411.氧化锌避雷器由具有良好伏安特性的氧化锌电阻片组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有()。A.极低的电阻 B.极高的电阻 C.容性 D.感性

B

412.我国电缆产品的型号由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除标注电缆的一些参数外,还标注电缆的()。A.导体材料 B.内护层材料 C.绝缘材料 D.外护层材料

D

413.电力电缆型号YJLV22-6/6中的“22”表示()。A.电缆序号 B.双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 C.细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 D.阻燃性

B

414.YJV22-8.7/10型电缆表示()。A.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钢带铠装、纤维护套、10kV B.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钢带铠装、纤维护套、10kV C.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10kV D.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10kV

D

415.交联聚乙烯电缆属于()绝缘电缆。A.油纸 B.塑料 C.橡胶 D.油浸

B

416.一般用于长距离海底传输的是()型电缆。A.分相 B.钢管 C.自容 D.扁平

D

417.66kV及以上的充油或充气电缆常采用()线芯。A.扇形 B.卵形 C.椭圆形 D.中空圆形

C

418.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有()。A.线芯、铠装层、绝缘层 B.线芯、铠装层、保护层 C. 铠装层、保护层、绝缘层 D.线芯、绝缘层、保护层

D

419.电缆线芯分为()。A.铜芯、铝芯B.铜芯、钢芯 C.铝芯、铅芯 D.铝芯、钢芯

A

420.三芯电缆的每个扇面成()。A.60°B.90°C.120°D.150°

C

421.电力电缆中绝缘性能较高的是()绝缘电缆。A.油浸纸 B.聚氯乙烯 C. 聚乙烯 D.橡胶

A

422.电力电缆的载流量与()无关。A.规定的温升 B.电缆周围的环境温度 C.电缆周围的环境湿度 D.电缆各部的结构尺寸

C

423.聚氯乙烯电缆化学稳定性高,具有(),材料来源充足。A.易燃性 B.非燃性 C.抗电晕性能好 D.游离放电性能好

B

424.电缆中的绝缘层是用来承受()作用的。A.机械 B.电流 C.电压 D.外来破坏

C

425.电缆绝缘层的工作场强很高,由于绝缘层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一些气泡,这些气泡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很容易被电离而产生局部放电,并伴随产生臭氧腐蚀绝缘层,因此要求电缆的绝缘层具有()的特点。A.介质损耗低 B.耐电晕性好 C.化学性质稳定 D.耐热性能好

B

426.位于铠装层和金属护套之间的同心层是()。A.外护层 B.内护层 C.组合护层 D.保护层

D

427.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A.60℃ B.65℃ C.70℃ D.90℃

D

428.天然橡胶绝缘电缆电压等级为6kV,其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A.60℃ B.65℃ C.70℃ D.90℃

B

429.聚乙烯绝缘电缆电压等级为10kV,其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 )。A.60℃ B.65℃ C.70℃ D.90℃

C

430.电压互感器型号JDZ6-10中的“D”表示()。A.三相 B.单相 C.浇筑绝缘 D.干式

B

431.电压互感器型号JDZ6-10中的“Z”表示()。A.三相 B.单相 C.浇筑绝缘 D.干式

C

432.电流互感器型号LQJ-10中的“Q”表示()。A.穿墙式 B.装入式 C.线圈式 D.贯穿复匝式

C

433.电压互感器按结构分为()。A.电磁式和贯穿式 B.电磁式和电容式 C.电磁式和电感式 D.电感式和电容式

B

434.电流互感器按用途分为()。A.测量用和计量用 B.计量用和零序用C.测量用和保护用D.保护用和零序用

C

435.使用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即内部充有()。A.氧气 B.氮气 C.氩气 D.六氟化硫气体

D

436.户外式油浸电流互感器主要由()组成。A.底座、器身、油柜、瓷套 B.底座、端盖、瓷套、屏蔽 C.器身、端盖、瓷套、油标 D.器身、油柜、油标、瓷套

A

437.浇注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为单匝式或母线式时,铁芯为()。A.六边形 B.圆形 C.三角形 D.梯形

B

438.浇注式电压互感器层间和绕组间绝缘均用电缆纸或复合绝缘纸,这是为了善绕组在冲击电压作用时的()。A.电流分布 B.电压分布 C.电容分布 D.电感分布

B

439.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相同。A.发电机 B.电抗器 C.电容器 D.变压器

D

440.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匝数相比,()。A.一次绕组匝数多 B.二次绕组匝数多 C.一、二次绕组匝数一样多 D.不确定

B

441.电流互感器两组相同的二次绕组串联时,感应电动势增大1倍,其二次回路中的电流()。A.增加1倍 B.增加50% C.减少50% D.不变

D

442.电压互感器绕组的匝数()。A.一次侧较少 B.二次侧较少 C.一、二次侧一样多 D.不确定

B

443.关于电压互感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确运行时,相当于一个空载变压器B.二次侧不允许短路C.二次侧允许短路 D.二次侧允许开路

C

444.电压互感器使测量和保护设备与()相隔离。A.高电压 B.高电流 C.控制装置 D.保护装置

A

445.电流互感器的()主要由铁芯的材料和结构来决定。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角差 D.比差

C

446.电流互感器的角差是指二次电流向量旋转()以后,与一次电流向量间的夹角 δ。A.60℃ B.90℃ C.150℃ D.180℃

D

447.电压互感器角差的单位是()。A.弧度B.百分数C.度D.分

D

448.反接制动时,电枢电流很大,这是因为()。A.电枢反电势大于电源电压 B.电枢反电势为零 C.电枢反电势与电源电压同方向 D.电枢反电势远小于电源电压

C

449.串励电动机具有软机械特性,因此适用于()。A.转速要求基本不变的场合 B.用皮带或链条传动的场合 C.输出功率基本不变的场合D.允许空载启动且转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场合

C

450.并励电动机改变电源电压调整是指()。A.改变励磁电压,电枢电压仍为额定值B.改变电枢电压,励磁电压仍为额定值C.同时改变励磁电压和电枢电压 D.改变电枢电压

C

451.电动机定子绕组并联时,要求每个支路的匝数和线径均应相同,即要求其()相同。A.电阻B.阻抗C.电导D.电阻率

B

352.各相绕组的导体数和()应相等,导体的规格要一致,各相线圈在空间的分布规律一样。A.电阻率 B.槽数 C.串联支路数 D.并联支路数

D

453.把同相的各极相组连接成相绕组时,短连接是每一并联支路的所有线圈集中

在定子圆周的()。A.1/4 B.1/2 C.3/4 D.1/3

B

454.根据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它应属于()。A.直流电动机 B.笼型异步电动机 C.同步电动机 D.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

C

455.集电环是由()金属环和套筒组成的整体装置。A.相互绝缘的 B.相互连接的 C.阻值很小的 D.多个

A

456.集电环在()电动机中使用。A.直流 B.单相 C.绕线转子异步 D.鼠笼式转子异步

C

457.集电环装置中金属环的个数根据电动机()的需要而定。A.定子绕组引出线B.转子绕组引出线C.额定电压 D.接线方式

B

458.力矩电动机是一种具有()和宽调速范围的特种电动机。A.硬机械特性 B.软机械特性 C.大启动电流 D.小启动电流

C

459.力矩电动机配以可控硅控制装置,可进行调压调速,调速范围可达()。A.1:4 B.1:3 C.1:2 D.1:5

A

460.力矩电动机配以可控硅控制装置,可进行调压调速,转速变化率()。A.等于5% B.小于等于8% C.小于等于15% D.小于等于10%

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