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与张艺谋、顾长卫等人系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同班同学,在正式涉足电视剧领域之前,张黎曾担当多部电影的摄影师,还曾出任电视剧的艺术总监。

2001年他以导演身份踏入电视剧行业,执导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当前充斥着浮躁与跟风的资本浪潮中,张黎的电视剧作品以独特的审美表达和沉郁的哲理思索,彰显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合一的时代要求和行业导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1957年出生于河北。父母是双职工,父亲是国内有名的结构力学专家,著名桥梁建筑大师茅以升的弟子,母亲是钢琴演奏家,张黎可以说是出身于精英文化阶层。

1974年,正在读高中的张黎到湖南省平江县插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张黎便到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打杂工,四年的工作经历开启了他对影视艺术的认知和兴趣。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在摄影老师藤锡会的建议下,张黎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入学后与同系的张艺谋、顾长卫同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张黎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机缘巧合之下又被分到了潇湘电影制片厂。当时,为了鼓励年轻人的电影梦,制片厂以吴子牛、张黎为核心组建了一个青年摄制组。

第二年,这群年轻人共同创作了第一部作品:儿童电影《候补队员》。这部不受关注的电影意外获得了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青年摄制组拍摄了第二部作品《喋血黑谷》,吴子牛凭此部电影收获名气。后来,张黎作为导演执导了《逃出罪恶世界》和《假大侠》两部电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两部电影没能公开放映,从那以后他就专心做起了摄影师。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张黎相继为叶大鹰、冯小刚、吴宇森等知名导演担任摄影师。他参与了《横空出世》《离开雷锋的日子》《一声叹息》《红樱桃》《红色恋人》《大腕》《天下无贼》《夜宴》《赤壁》等影片的拍摄,积累了丰富的摄像经验。

1999年,张黎凭借《横空出世》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82006年,又凭借《夜宴》获得亚太影展第51届最佳摄影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影像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他担纲电影摄影师的艺术经历,他痴迷于各种影像实验,寻找着自己的风格。

1984年,由张黎担当摄影的影片《喋血黑谷》讲述的是1939年夏,国民党中原前线的84军第1师被日寇重兵包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在拍摄中十分注重画面造型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大量的运动镜头和纵深调度来扩展画面空间。这部成本仅为50万的电影在当年卖了289份拷贝,给潇湘电影制片厂带来了180万的纯利润。

1999年,在陈国星导演的影片《横空出世》中,张黎与同为摄影师的池小宁合作,追求的是一种长镜头纪实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讲述的是在建国初年,中国的一群科研人士在戈壁滩独立自主制造原子弹的过程。张黎用写实的镜头对身处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各色人物,给予了全景式的展现。

同时,在画面造型上,为了强调中华儿女磅礴的爱国热情,张黎注重大幅度运动镜头的运用。除了调度自如的镜头,张黎在拍摄中也十分注重色彩和光线表意的作用。

1997年他与叶大鹰导演继影片《红樱桃》后,再次合作了《红色恋人》,该片着力表现革命者的爱情以及他们的高尚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部影片分为两个色调,一种是柔和的金黄色,配合唯美的侧光和逆光,营造浪漫怀旧的氛围;另一种是清冷的青紫色,配合顶光、硬光,主要用在监狱、刑场等场景中,目的是以环境的严苛衬托红色爱情的可贵。

后来的创作中,张黎慢慢发现了电视剧与电影在表达上的差异。他认为“电影是宽的,而电视剧是深的”,意思是说电影主要通过镜头的横移拓展画外空间,在视觉的广度上给观众惊喜,电视剧则注重对画面纵深的调度,在视觉的深度上给观众惊喜。

1997年,受好友胡玫的邀请,张黎担任历史大剧《雍正王朝》的艺术总监,监管该剧的摄影、剪辑和录音工作,还由此结识了此后达成重要合作的编剧刘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次接触电视剧这个艺术形式,张黎找到了表达创作欲望的突破口,因为电视剧的篇幅较长,可以较为完整地讲述故事,充分地表达自我。

从这以后,张黎便一直做着转行电视剧导演的准备。

他热切地想表达自我,于是决定自己来当导演,不过张黎仍认为摄影的愉悦感是任何职业都无法替代的。

张黎的创作实践证明,即使是在成功转行电视剧导演后,他对摄影工作的热爱也没有停止。自《一声叹息》开始,张黎与冯小刚导演进行了数次合作,甚至被外界称为冯小刚的“御用摄影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10月,已经作为导演执导了《走向共和》和《军人机密》两部电视剧的张黎再次与冯小刚导演搭档,接下了《夜宴》的摄影工作。

该片的摄影风格体现出一种肃穆的仪式感与戏剧化的舞台感。如封闭式的构图为故事的发生设置出一个典型空间,还营造了舞台化的视觉效果;纵深感强但却平稳缓慢的运动镜头流露出典雅的古意;极富层次的影调强化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006年张黎凭借《夜宴》获得第51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拍摄完《夜宴》后,张黎在老同学吕乐的介绍下加入了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剧组,担任摄影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和吕乐二人自大学时期就在创作理念上完全不同,吕乐认为摄影机应该是固定的,演员应通过内部的调度去传达信息;而张黎认为镜头不是固定的框架,镜头就是“窥视”和“好奇”,这需要通过摄影机的运动来完成,镜头语言可以无限丰富。

《赤壁》中周瑜和诸葛亮“斗琴”的一场戏,无论是镜头运动还是景别变换都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任电影摄影师的经历使张黎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电视剧创作的美学理念——电视剧制作电影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和多数转行成功后便告别老本行的摄影师不同,张黎在成为电视剧导演后仍时常做回电影摄影。另一方面,张黎利用合作的机会,结识一定的人脉。

与吴子牛、陈国星、叶大鹰、冯小刚、吴宇森等导演搭档,初步了解导演工作;以学习讨教的虚心态度与刘和平、盛和煜、江奇涛等优秀编剧交流,奠定了未来合作的基础。

可见,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张黎在内容选择上侧重历史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造型感,擅长构筑隐喻和象征的视觉表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早期的电影实践奠定了他后来的电视剧导2016年,张黎怀揣对新技术的渴望,执导了玄幻IP剧《武动乾坤之英雄出少年》。

该剧改编自天蚕土豆的同名网络小说,讲述了以林动为主的一群年轻人在与异魔的斗争中逐渐成长的热血励志故事。拍摄该剧的契机是他觉得“玄幻题材能给予创作者更多在视觉效果上进行尝试的空间”。

虽然是假定背景下的玄幻剧,但编剧李晶凌将春秋时代作为参照,在尽量保留原著气质的基础上对其作出了艺术化的改编,增强文化和历史况味,去繁就简地赋予了整部剧玄妙清晰的世界观,重新串联人物关系网和情节,更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接受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及制作团队联合多家视觉特效制作机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颠覆想象的玄幻世界。该剧于2018年暑期在优酷视频和东方卫视播出后,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两极化。

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了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的创作,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展现“抗疫”的震撼事迹。

张黎执导了第一单元《生命的拐点》,该单元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原型,直击疫情的第一场战役,展现抗疫英雄身上平凡人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黎在影像处理上契合该剧总体上的纪实风格,以节制旁观的镜头再现抗疫氛围,其中也不乏手持摄影带来的紧张感。

之后,张黎继续将目光瞄准年轻人群,由他执导的现代职场剧《输赢》已于2020年10月份杀青。此剧改编自付瑶同名小说,以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行业为背景,传达具有利他精神的“共赢”观念。

除此之外,张黎的尝试没有停歇,他的案头筹备作品既有历史剧《曹操》,也有改编自丁墨小说的言情IP剧《江山不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作为电视剧导演的张黎从不走寻常路。一方面,他时刻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精英思维和责任意识,于作品中传递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在历史正剧上的发力较多。

另一方面,在电视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乱流紊流较多,经典创作理念受到冲击的环境中,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张黎与同时期其他导演一样,亟需在资本市场的裹挟下寻求新的表达方式。

于是他主动拥抱新题材、新形式、新平台,做出新表达,试图展开与年轻人的对话。正如他所说,“创作不是复制,他是一项工艺,工艺需要时时变化,只要表达的主题不变,什么都可以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