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所居住的城市是东北内陆的一个县城。人口方面,全市户籍人口40万,常住人口37万,第7次人口普查之前,户籍人口50.3万,人口流失的很严重,大约是20%多,原因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几家像样的企业,自然就吸引不到外来人口,而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选择了去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或本地较大城市工作,他们的离开会带走他们的父母,因为结婚后需要照顾孩子。住房方面,普通居民都有房住,经济条件较好的,除自己居住的外,手中还有房子,甚至不止一套,少数人还在外地买房子。这是我们县城的基本情况。

我就从我们县城的现状来探讨一下房市的事儿。

我们这个县城现在还有几处小区在盖楼,进度一般,但是楼价相当于所属的地级市中等偏上水平,听说卖的还不错,这些新建的楼大都是那些改善性住房,面积大。这是在建的,有的房地产商手中还有地块儿,至少两年了,目前都没动工。

但是对于城里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说,都有房子住,新建的这些卖给谁呢,能拿得出钱想改善的毕竟少数,而且那些二手房更难卖呀。

的确如此,作为一个县城,在农村有购买能力的大多是公务员、老师和少数农民,但前些年,这部分人该买楼的都已经买完了。农村来陪读的,可能陆续在买,但是孩子读完书就卖了,有进有出,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少,能达到基本平衡就不错了。

我们单位同事前几天卖了个房子,30年的房子,在市中心,还是好的学区房,卖了2700一平,就是卖给陪读的。而去年我家亲属的房子卖了2600一平,20年的房子,位置偏些,107平方。在我们这样的县城,面积大的老房子不好卖。

如果说,这两个房子由于位置和年头的原因,没有可比性,那么举我们小区的例子,小区的房子是2009年建的。在三年前,一楼同样面积的,可以卖到4500一平,但现在4000一平无人问津,买房子不敢买,害怕再降。

2016年,国家提出房住不炒,但随后的几年房价一直在升。三年的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房地产市场也未能幸免。

房地产市场萎靡对地方的冲击非常大,影响的不仅仅是地方的GDP,更重要的是财政收入。现在地方政府的压力非常大,地方财力有限,债务多,据说很多地方在为工资发愁,更别说自己拿钱去搞基础设施建设、去扶持经济发展了。都说借助外力招商引资,首先大的形势都不太好,自己要资源没资源,要位置没位置,要环境没环境,要政策你还给不了,你指啥吸引人家投资,即使来投资了,也有可能是人家淘汰的产能,或者心怀不良来套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新政策会给楼市带来多大影响,会带动房价上涨吗?现在分析,可能会推动二三四线城市楼市,活跃到什么程度,得看后续政策的力度。但对我们这样的小城市来说,或许有一点作用,但作用不会大。

国家这次要调整房市政策,很大原因出于经济压力的考虑。上半年经济增长只有5.5%,如果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相当不错的,但从我们自身来看,指标并不好看,同时就业压力也大,有的企业倒闭,有的企业裁员,很多年轻人被迫选择了考公务员和事业编,但就业人数毕竟有限。重启楼市,可以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缓解地方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