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日前,国乒选手樊振东、孙颖莎

分别夺得2024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

重庆冠军赛男单和女单冠军

巴黎奥运会在即

和小体一起为中国乒乓球队加油!

说起国乒的辉煌战绩

小体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功勋教练

中国乒协原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

乒羽中心原副主任,前世界冠军陆元盛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在自传《我与乒乓球》中曾讲述过这位乒坛名将的打法:“人虽瘦小干瘪,但打起球来有一股韧劲。比赛中,他常用稳健的防守,耐着性子跟对手‘泡蘑菇’,把对手磨软,直到对手被活活缠死。”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橡胶长柄反手劈砍手,被国外选手誉为“魔杖”的陆元盛。

持“魔杖”,成为奇兵“鼻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乒坛骤然升起一颗新星——横拍削手陆元盛,以旋转多变、变化莫测的球艺,活跃在世界乒坛之上。他曾为中国队夺取第3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又曾获第34届世乒赛男乒亚军,传奇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元盛在比赛中

1954年,陆元盛出生在上海。清瘦的陆元盛,自小身体条件并不算好,但他不服输。他很庆幸,能在乒乓特色学校上海巨鹿路二小读书,自此开启了乒乓生涯。

还记得1964年,巨鹿路二小在一个比赛中获奖,中国乒协奖励了一个乒乓球台,“脚是木头的,很粗,全校同学每天要抢着去打球。”陆元盛也不例外,怎样才能有更多机会在这张球台上打球呢?他便苦练球技,争取进校队。“进校队是要打擂台的,而且功课也要好,为了梦寐以求的机会,我勤学苦练。”于是,为了能进校队,在那张珍贵的球台上打球,陆元盛在菜场的水泥案上、弄堂里的旧门板上不知疲倦地练习着。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小学二年级时,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校队的一员,而这张球台,也成为了陆元盛乒乓之路的起点。

陆元盛的右手横握球板,削球技术独步天下。在1971年的上海市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他凭借这一绝技,战胜了直板选手姚长源,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的陆元盛

进入上海队后,为了能在队里站稳脚跟,陆元盛苦练技艺,练就了一手反胶、长胶倒板发球、接发球、削球的绝活。在1973年的全国青年乒乓球邀请赛中,他战胜了所有对手,获得了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资格。

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陆元盛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参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表现引起了时任国乒总教练徐寅生的注意。国乒男队在1973年世乒赛团体赛上输给了瑞典队,需要克敌制胜之术,徐寅生等人就想从队内选“秘密武器”。为了帮助中国乒乓球队在接下来将要举行的世乒赛中打翻身仗,徐寅生将陆元盛、王家麟、李鹏充实到国乒队中作为秘密武器使用。

像一根“魔杖”,陆元盛在国乒低谷期的横空出世,为国乒的重新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1952年2月,第3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在印度加尔各答拉开战幕。在与南斯拉夫的决赛中,陆元盛是中国队第三位被确定上场的队员。对此,徐寅生回忆道:“选他作为团体赛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他能起到奇兵的作用。”

决赛当天,陆元盛作为1号主力责任重大。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技术,在第五盘以2:0击败了南斯拉夫的第一主力舒尔贝克,连续为中国队赢得关键分数,最终中国队以“奇”制敌,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以“奇”促“怪”,收获桃李满园

退役后,陆元盛开始执教上海队,1989年升任主教练。1991年的一纸调令,陆元盛赴国家队任教,当时的国乒男队经历了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在千叶世乒赛上仅名列第7。去国家队执教后,陆元盛以“奇”促“怪”,丁松成为了他精雕细琢的第一位世界冠军。

当时,中国男乒需要丁松这样的削球手,但丁松成绩有起伏,不过陆元盛坚信:“这孩子有潜力,不能放弃。”一种适用于丁松削球打法的全攻全守技术,在师徒二人的潜心钻研下诞生了。1995年第43届天津世乒赛上,在中国队与瑞典队的较量中,丁松战胜实力强劲的卡尔松,为中国队以3比2获得最终胜利、夺得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元盛为队员喝彩

1995年,陆元盛任职中国女乒主教练,成功接过张燮林手中的接力棒,率领中国女乒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辉煌。从邓亚萍到王楠,再到张怡宁,陆元盛对她们因材施教。在他眼里,王楠和张怡宁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队员,“张怡宁这个人别看平时没什么表情,其实她内心天天在琢磨怎么打好球。吃饭就吃一口,晚上又睡不着,听人家说她晚上老是睁着眼睛想事情。”而王楠对乒乓事业持之以恒的付出,也令陆元盛感动,“她那时候练到手上都是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元盛指导张怡宁

骨子里热爱乒乓,王楠和张怡宁在世界女子乒坛开拓了一片天,这也是陆元盛执教生涯中光辉的一笔。在陆元盛带领下的中国女乒在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大赛场保持不败,面对冠军无一次“失手”,他也为中国乒坛培养中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退而不休,奋斗在“一线”

2005年卸任中国女乒主教练后,陆元盛的心却从未离开乒乓球场,不论是指导年轻球员、业余爱好者,还是向群众推广乒乓球运动,他依旧奋斗在“一线”,投身群众体育,传播乒乓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元盛在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参加沙龙活动

做运动员和教练的时候,陆元盛一门心思想都是怎样在竞技场上打胜仗。放下教鞭后,他投身群众体育,想让更多人体会到乒乓球带来的快乐。从握拍到如何发力,从步伐移动到怎样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只要乒乓球爱好者有需求、有问题,陆元盛都会耐心解答。教人两招,他乐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元盛与乒乓球爱好者在活动现场交流

如今,身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全民健身委员会主任的陆元盛常常会参与到各项乒乓球活动中,市民群众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学习热情让陆元盛很兴奋,他也动员更多退役的乒乓球世界冠军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共同推广乒乓球运动。

来源:上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