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很失败吗?洋务运动避免了被列强瓜分,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务运动是不是真的失败了?

从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既没有实现富国,也没有实现强兵。甲午战争中,军队打了败仗,财富做了赔偿,使得洋务运动几十年的积累化为灰烬。

但是,尽管洋务运动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客观上还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第一,洋务运动引进了工业生产,尤其是围绕军事工业而产生的重工业,开启了农业大国走向工业近代化的进程。煤矿、铁矿、铁厂、铁路、电报、纱厂、造船厂、发电厂等近代化工业,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没有这些近代工业启蒙,哪有民国的经济建设?包括抗日战争我们能坚持八年,并取得最后的胜利,都离不开洋务运动奠定的工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洋务运动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人开眼看了世界,回国后积极参与体制改革、工业建设、治军练兵、社会治理、学术研究、思想传播,为我国近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比如,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就是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第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教育成果,开办了新式学校,推进了新式教育,为我国思想变革创造了条件。比如,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邓世昌、林泰曾、萨镇冰等人就是这里毕业的。比如,参与武昌起义的湖北新军,虽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一手创办的,却走到了清廷的对立面,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又比如,文学巨匠鲁迅就是新式学堂毕业的,还获得了五品顶戴头衔,并被派往日本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洋务运动让部分清廷高层和社会精英认识到了中西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开启了外求的道路。从此以后,盲目排外的情绪开始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虚心学习。为了解决自身积累和外部引进的关系,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些理论就是晚清版的中国特色。思想上打开了睁眼看世界的大门,为武昌起义的爆发、现代国家的肇立、现代制度的引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第五,洋务运动使得对外贸易更加频繁。当然,这个时期的外贸主要是买进来。在新产品买进来的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起来看,洋务运动影响到了我国的方方面面,包括顶层设计、军队建设、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外交商贸、教育科技等等。

相比于今天工业大国的地位,洋务运动还只能算启蒙,对农业大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散落的星星之火,我们连上桌子的机会都没有,完全只能任人宰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甲午海战我们和日本海军打得有来有回,尽管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但至少我们打了近代化海战。如果没有这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从一开始就只能投降。北洋舰队没了,但海军人才并未枯竭,清廷很快就组织起了新的舰队。1918年左右,这支舰队中的舰艇还巡航到了海参崴,最后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故土上。

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廷统治为目的的,这个目的不仅没有达到,还起了反作用。但是,对于我国的近代化进程来说,洋务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发挥了启蒙、奠基、开路、探路的作用,维持了中国的统一,避免了被瓜分,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可以说,没有洋务运动,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2024年6月11日于武汉飞南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