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给我安排个工作。”

一个身体有残疾的瓦工写了一封信给上将杨勇,信中,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需要一份工作。

一个是位高权重的上将,一个是乡野草屋里的瓦工。

两人之间似乎怎么也不会有任何关联,那么为何这个瓦工会写这样一封信呢?最终杨勇看到这封信了吗?解决他的问题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艰难

本来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泥瓦匠还是很吃香的。手艺在手,一家人怎么也不会过得太差。

但是事情坏就坏在,这孔宪权是个残疾人。

残疾人做瓦匠,行动不便做得慢也就罢了,大家伙儿轻易也不敢请他干活,毕竟如果哪儿摔着了,也扯不清楚。

随着时间流逝,孔宪权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开销也一升再升,妻子对这样的生活也已经感到厌倦。

争吵常常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缘分悄悄来临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成立了!

然而解放战争并没有全面结束。同年11月,贵州终于被解放。杨勇被任命为贵州省主席兼省军区司令员。

当时不少消息都通过报纸传播,作为本省的高官,杨勇自然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份报纸的机缘

一天,孔宪权给邻居家修缮屋顶。中途休息的时候,被邻居家桌子上的报纸吸引了眼球。

“杨勇”两个人让他本对生活有些绝望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急匆匆跑回家,对着妻子说:“我有办法了!我们的日子不会再这样难过下去了。”

妻子还在蒙圈中,孔宪权就已经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党求助

“杨勇司令,我还活着,没有牺牲……能否为我安排一份工作。”

其实写下这段内容的时候,孔宪权的心中也十分难受。可是想到家里的孩子们马上就要上学,但学费还没有着落,他只好忍着内心的忐忑写下了这封信。

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又被生活折磨的人,他不渴求能够过上什么好日子,但是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吃自己吃过的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有了着落

“你还活着,我十分高兴,工作的事情不用着急,我会尽快安排。”

几天后,孔宪权得到了这样一封回信。这一夜,他和妻子兴奋得都没睡着。

随后,孔宪权被任命为遵义第七区副区长。不少人为此感到有些惊讶,那个在家乡做了不少年瓦匠的人,咋一下子就变成了个官儿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孙宪权应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上的故事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由此开始……

孔宪权也在其中。都知道长征之路艰难,而作为先锋队则更加艰难,往前走就是生死未卜。

遵义会议后,二渡赤水的计划被提出。孙宪权所属的第十二团被任命为先锋部队,要提前一步刺探敌情。

摸清了敌人的阵营后,“娄山关”战役打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他们奋勇向前,但由于双方实力的确差距很大,所以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

这种情况下,孔宪权没有退缩,一个劲儿的往上冲,心里想着,即便下一秒就牺牲,我也一定要尽力守到最后一秒!

带着这样的信念感,孔宪权也鼓舞着身边的战友们。最终在敌人的炮火攻击下,他们被包围了。

抵抗之中,孙宪权的胯骨被击中,他的眼睛死死瞪着敌人,而后倒在了流淌着战友们鲜血的战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援军到来

孙宪权倒下后不久,援军来了。

他们击退敌人后,开始救助战友。当看到孙宪权奄奄一息的模样后,上级领导表示:无论如何,一定要将他救活!

命是保住了,但是他的身体也很难再上战场了。

在老家,战友们时不时去看望他、照顾他。

可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孔宪权知道自己无法再跟大家并肩作战后,为了不再给组织添麻烦,他决定背井离乡,前往贵州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组织后的生活

他先是靠着做小生意养活了自己,后来遇到妻子后,为了能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决定学一门手艺。

开始的时候,他做瓦工还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机能的退化,他越来越有心无力。

于是也就有了开头那样窘迫的生活情况。

好在组织从来没有忘记他,在杨勇司令的帮助下,孔宪权的生活很快就好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新回归组织

1952年,孙宪权开始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工作,为了能够收集更多的相关文物,他全国各地到处奔走。

3年后,他被任命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

对于这份工作,他十分认真,在职期间他翻看大量相关史料,为纪念馆做出了不少贡献。

除此之外,他雷打不动地进行革命文化的宣传,常常到处找学校进行演讲。

作为士兵,他很合格;作为馆长,他依旧很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就连邓公来参观纪念馆后,也忍不住感叹:孙宪权简直就是为这个职位诞生的。

1984年,彭老总的妻子还特地来拜访孔宪权。

当时孔宪权已经七十多岁了,当彭老总的夫人提到,彭老总时不时提起他时,他苍老的眼光里闪出点点泪光。

从1930年加入红军,他一次又一次在战场上立下大功。

那些峥嵘岁月里,他自然也有过犯浑的时刻。

据说,有次彭老总让他下午三点集合部队,他竟因为多喝了几杯酒而睡了过去,耽误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里他对党忠心一片。

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彭老总到了老年还经常提起他的缘故吧。

那是先辈们的峥嵘岁月,那段岁月饱含热血、热泪,但是如今多年过去,这些党和战士们最真挚的情谊还是总能打动我们。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民族,那也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时代。

“团结、牺牲、奉献”,这些词他们不仅放在嘴上,也刻在心里。

这也是需要我们从故事中获取、传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