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早上8:50分,推着孩子链条断掉的自行车

来到修车铺前, 老板还没有到

打电话过去,还有几分钟到达‍‍

这几分钟干点什么?

习惯性的想要拿出手机

留意到这份冲动,停下来

感受一下呼吸,看着眼前马路上的车水马龙

只是允许停留在这个时刻‍‍

给自己一份空间和空白‍‍‍

02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也很残酷‍

短暂的1-2分钟安定之后

内心一些挥之不去的事件涌现出来:‍‍‍

10点约了督导,时间来得及不?‍‍‍‍‍‍‍‍‍

今天要完成青少年课纲的输出‍‍‍‍‍‍‍‍‍‍‍‍‍

明天约外地来的同学一起午饭‍‍‍‍‍

在别人离开之前要尽到地主的责任

这些事情好像都是要做的任务和安排‍‍‍

在脑海中想起的时刻‍

身体不自觉的紧绷‍

一种想赶快、抓紧、利用好时间的紧迫感

带动着身心自然的反应‍‍‍‍

心如弓弦绷的好紧‍

压力、压力、压力一点点侵蚀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

觉察到这些的时候另一个想法又冒出来:

你不是正念老师吗?怎么还会这样

一份拷问,甚至是评判就出来

放不下的真的是一些计划、安排、任务吗?‍‍

04

细细的去观察

晚上工作结束时候,想赶快回去陪伴孩子

是一份想要做好父亲的想法

此刻修车的时候,想着10点的安排

是一份想要做个守时者的想法

带领正念课程时候,想要要给予什么‍‍

是一份想要做个好的正念老师的想法‍‍‍‍

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恼怒前面车走的太慢‍‍

是一份想要快速到达目的地的想法

所有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想法、设定、角色‍‍‍‍

真正放不下的

是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和认识

05

比如:我想要成为遵守时间的人

是将时间看为是固定的东西

成为遵守时间的人会给我带来确定性的未来‍‍‍

我喜欢确定性带来的结果

所以会在意要按时参与10点的会议‍‍‍‍‍‍‍‍‍‍‍

不由自主地内心就会产生压力

比如:此刻站在这里,想什么都不做呆一会‍‍‍‍

而一个个的想法、安排不断涌现‍‍‍‍‍‍‍‍‍

真的是放不下,或者去不掉这些事情吗?

不是的

而是我认同这些是我的“想法”、“情绪”

贴上这样我的标签‍

这些任务、计划就变成我的一部分‍‍‍‍‍‍‍‍‍‍‍‍‍‍‍‍‍‍

如同不干胶一样紧紧粘在一起

仿佛就是一体

放下就意味着要撕下一些粘连在一起‍‍‍

习惯的体验、感受、认识

去到一些我不曾熟悉的地方

最大的谎言就是脑海中有个固定不变“我”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我存在于哪里?身体上、观念中、情绪里

好似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

但大多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感受里

我喜欢,我讨厌,我计划,我安排、我想要‍‍‍‍

于是就会在乎,就会执著

不断将心灵能量投射其中,强化这些计划、安排‍‍

最终将主权拱手相让

让计划和安排成为我们的主人,供其驱使

事实上,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

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贴上自我的标签

就成为那个放不下的膏药,粘连一起‍

佛法经典中提到“无我”

否定的就是加诸于“我”的错觉,而非现象本身

问题不是督导、工作、见朋友‍‍

问题是我在这些东西上产生的贪婪和执着‍‍‍

比如:此刻我站在路边,看着车水马龙‍‍

但我的心对于当下和未来产生的贪婪和执着‍‍‍‍‍‍‍‍‍‍‍‍‍‍‍‍‍‍‍‍‍‍‍‍‍‍‍‍‍

既要能够有修车师傅尽快修好自行车‍‍‍‍‍

又想要未来能够尽快投入下一个督导之中‍‍‍‍‍‍‍‍‍

如果真的想要准时参与接下来的会议‍‍‍‍‍‍‍‍‍‍‍‍‍

完全可以放下自行车修理而转向其他

大多数我们放不下的任务和计划‍‍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贪婪和执着

无法做出取舍

07 ‍

如何训练自己学会放下内心任务和计划‍‍‍

可以直接做到的就是‍‍‍‍‍‍

一、活在当下

选择活在此时此刻

识得内心那些产生困扰的贪婪和执着

正见无我的观念‍‍‍‍‍‍

念头和想法并不代表我

看到它们是带来压力、烦恼的根源‍‍‍

只是回到当下,就足够了‍‍‍‍‍‍

活在当下,就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09

二、觉知世界就是缘起的“假”象‍‍‍‍‍‍

很多时刻,我们认为山河大地、花草树木

身体、念头、想法、工作、事业都是固有的

其实每一个都在变化之中

过去只是我们的感觉太迟钝, 觉察不到

这种生灭是不常不断、相似相续的‍

不常不断,指一切事物既不是恒常的‍

也不是断灭的‍

像死亡只是生命形式的转换而非彻底消失‍

相似相续,指生命在变化中延续‍

而非固定不动,但这种变化又是相似的‍

所以会给我们造成恒常的错觉‍

就像河流,看起来始终是那条河‍

事实上,其中的水时刻都在流动,在变化‍

而此刻所感受和经历的一切都处于无常变化之中

包括川流不息的念头和想法‍‍‍‍‍‍‍‍‍‍‍‍‍‍

包括要去完成的任务、目标、计划‍‍‍‍‍‍

也都是缘起的,相似相续的现象

当更深入洞见这样的本质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任务、计划的存在、产生并不是不变”

等等想法就会呈现就升起

内在的执着和固化思维开始松动‍

《金刚经》中偈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也可以让我们认识:‍‍‍‍‍‍‍

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是过客

人生如戏,切莫入戏太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加小编微信

邀请您进入正念交流小群

或正念练习群

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请注明申请加入正念小群)

喜欢正念、点个在看

编辑:胡谦(北大心理学硕士,牛津正念基金会MBCT-L四阶正念师资,正念教养师资,青少年正念师资) ‍ ‍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