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二字,写在墙面上,此处便成了拍照打卡地;印在包装上,手中便多了一样合影的道具;刻在印章上,便成了游客留住回忆的一种方式……对于一座旅游城市而言,“青岛”二字既是品牌,也代表着流量和旅行的美好记忆。

端午节假期,青岛历史城区客流量显著攀升,三江里街区、小红楼美术馆、“鲍岛风物集”等地再度“出圈”,众多游客在带有“青岛”的标识前排队打卡。人潮涌动,活力澎湃,历史城区的商家们则变着“花样”招揽客人,打出“盖章打卡”“业态联动”“丰富市集”等组合拳,提升街区人气、商气和烟火气,增加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

如今,在博物馆、景区、文创店等地盖章打卡,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潮流。每到一个城市或景点就盖上专属印章,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一种方式。

端午节假期,在市南区小红楼美术馆里,不少年轻游客正忙着自助盖章。在专门开辟的盖章区里,一条长桌上堆满了各式印章,游客们摊开准备好的盖章本,选用不同的印章盖下各色图案。

“我们在去年年底开设了盖章区,免费供游客盖章,游客可以自带本子来盖,也可以购买店内特别制作的集章本。目前,我们已累计设计了约300套印章,每个月平均会有40到50套印章更新。”小红楼美术馆店长付学东介绍,为了满足游客们日渐增长的盖章热情,设计师会定期推出新作品,“520”“521”期间的情侣主题印章深受年轻人喜爱,每天都有上千人进店盖章。

近期,劈柴院联动中山路市集、四方路市集、太兴里街区等区域内的16家店铺,推出“打卡得优惠券”的“吃货”路线,游客到任意一家店铺消费,便可得到绝大多数店铺的八折美食折扣券。

消费业态联动,除了带来流量,商家们“抱团”发展也更易“出圈”。例如,在三江里街区,“失物招领”照相馆、无人自助模式的斯多葛画廊、主打木工手作的“啄木工坊”等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店集聚,店主们以“90后”居多,甚至还有“00后”。一群年轻创客们聚集在一起,总会碰撞出新颖、有趣的“火花”,为这条百年街区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新颖的经营理念。

“端午节假期期间,三江里街区人气火爆,我们推出端午宠粉活动,在三江里街区任一店铺内消费,即可到街区运营方处领取端午香袋一枚。”三江里街区运营方——青岛茉欢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国栋笑着说,街区各店铺之间互动频繁,大幅提升了街区运营商气。

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丰富多样的青岛特产……青岛历史城区改造提升后,在大鲍岛、四方路、海誓山盟广场等区域增添了多处常态化的市集,丰富的经营业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赶集”。

非遗手造、各式粽子……在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博山路上,数十家商户摊位整齐有序排列,摊位上既有烧烤、糖球等小吃,也有形态各异的粽子等节日美食,不少市民游客经过此处纷纷下单,站在摊位前大快朵颐。此外,在国潮手造文创、好玩有趣的娱乐互动摊位前,同样人头攒动。

这些摊位已实现常态化经营,邀请了不少青岛知名小吃品牌入驻,让街区沉浸在浓浓的“烟火气”中,为市民游客打造沉浸式市集体验新场景。

场景日新,“花样”迎客。越来越多的新业态选择在历史城区落位。今年上半年,上街里区域四方路片区的艺峰阁,太兴里片区的音乐主题私房合院、青麦精酿、万物潮、复兴LIVE等近30个创意消费项目将集中上线,新增2万平方米里院消费场景。大鲍岛区域芝罘路71号的海饼干威士忌正在装修,店铺将根据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定制化打造多元场景的威士忌酒吧。齐派精酿、沃德·观云里等创意消费项目也将在上半年集中亮相。

漫步中山路周边,青岛历史城区许多文旅新场馆或与品牌“联名”、或跨业态融合,让历史城区的“创新风潮”扑面而来。历经三年沉淀,青岛历史城区已引入餐饮美食、精品住宿、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300余家,运营面积达19.3万平方米,构建起多元消费新场景,引领文旅消费新潮流。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