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6月7日播出

近日,石家庄市新华区委宣传部组织了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天苑街道推荐的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故事,获得评委和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先林今年38岁,居住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东三庄社区,老家是邢台临西县,从小患有先天性失明,一直生活在黑暗中,小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残疾人,以为别人都跟自己一样,看不见别人,以为别人也看不见自己。

孙先林告诉记者,磕着碰着摔着多了,有的小孩骂你啊,瞎子长瞎子短,骂多了,听多了,知道了原来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孙先林逐渐长大,很快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时候才发现,除了身体和健全的孩子不一样,上学也不能就近入学,只能到很远的地方上特教学校,就这样,同龄的残疾儿童还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孙先生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先林分析,残疾人不愿意出门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不让出门,还有的家长不知道让孩子出门做什么,说实话,身体有缺陷的人,出门是面临很多风险的。小时候不让出门,长大了以后再想出门,其实很难很难的。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孙先林克服了很多困难,一直坚持了下来,后来到沧州打工,也幸运地遇到了人生伴侣,爱人毛誉华也是盲人,两个人都是视力一级残疾,虽然看不见彼此的面容,但是共同的经历让两颗心贴得更近,他们身残志坚,自强自立,靠着一根盲杖,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目前,孙先林在省残联的一家福利企业上班,接电话做文案,得心应手,业余时间他还能录制励志故事,发布到各大主流网站上,吸引了好几万粉丝,爱人学医,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掌握了一门过硬的按摩手艺,在社区一家中医按摩诊所上班,两个人相互扶持,日子过得简单而甜蜜,周六日节假日的时间,两个人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为残疾人免费传授按摩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孙康缘,今年7岁,在石家庄市弘石湾小学上一年级,她从小就很懂事,是爸爸妈妈的眼睛,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她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也是一名小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社会进步和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石家庄市新华区天苑街道,有367名残疾人,为了给他们的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天苑街道社工站去年联合省、市、区残联,连续组织了四场社区人才大集,为十余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新华区民政局组织的“小社助家·小社服务台”社会工作特色服务项目,也重点关注辖区弱势群体家庭,通过五社联动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家庭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我国残疾人数量8000多万,其中视力残疾1200多万,孙先林希望更多的残疾人,也能够自立自强,克服困难,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据了解,河北有520万残疾人,是残疾人口大省。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省工作总体布局,制定出台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对残疾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河北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保障,我省实施职业培训计划,累计培训14.89万人次,连续5年超额完成中国残联下达任务;新增城乡就业9.04万人,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50.2%;河北将不断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