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古往今来,一个强大的政权必然是以“四海归一”当作自己终极目标。中国历史数朝都在为此不断奋斗,华夏大地的版图也在跟随一代代仁人志士努力下不断扩大,最终才造就了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蓝图。

但这一愿景在欧洲的历史中却始终难以实现,自公元前476年那声罗马城门告破的钟声之后,欧洲如今历经千年都尚未实现统一。

欧洲原先也曾拥有过“罗马帝国”这位秦始皇,却为何如今的欧洲各国都仍然选择各自为战?难道,他们就不想统一吗?没想到,原因竟是因为多了根英国这个搅史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为何,英国又被称为“欧洲搅史棍”?原因竟是英伦三岛孤悬海外,对欧洲大陆干涉能力有限,自然无法进行相关的整合消化。也因此,英国人选择了一种独属于他们的“大陆局势政策”,即所谓的扶弱胜强。

在英国人看来,尽管有着“英吉利海峡”这种国家天险使得自己可以割据一方。但是,只要欧洲出现了一个新兴的统一国家,那么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自己。

可由于国力差距,以自身一隅弹丸之地对抗整个欧洲大陆注定是不现实的。时间一长,自己也就被迫俯首称臣,请求上表归一。

这在很多英国民族主义者的眼中自然也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他们自身有不统一欧洲的条件。为了对抗这一局面,英国人自古以来便实行“大陆局势政策”来防止欧洲出现一个统一且中央集权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英国支持德国统一就是为了扼杀法国带来的发展威胁;支持普俄奥三国瓜分波兰便是为瓦解此时盛极一时的波立联邦……

也正因于此,英国才存在欧洲多次即将统一的时候主动担任“搅史棍”这一角色。不过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英国的“搅史”行为,才能够让如今世界能够出现这么多的“民族国家”。例如,以民族和国籍作为区分标志的“德意志”与“奥地利”;犹太人的中东国家“以色列”……

后来,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这时的英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赶上了第一波红利,及时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成为了那个“日不落帝国”。

但是,与此同时他也迎来了应对整个世界所给他带来的挑战。这也就注定了,他再也无法做到只仅仅关注于欧洲战事,只有维护好自己的世界秩序才能做到帝国永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大陆均势政策也就顺势由欧洲各国推广到了世界各地。他开始用这套理论不断埋雷,只为就是延缓其他国家的崛起之势。例如,以宗教身份主持的“印巴分治”;中印双方的“麦克马洪线”……那么,在此期间英国人为此目标付出了哪些努力?

二.英国为此目标都付出了哪些努力?

对于欧洲统一的态度,丘吉尔就曾评价道:“去年过去四百年里英国取得的最辉煌成就是阻止了欧洲一个统一国家的诞生。”由此,不难看出英国为什么被称为“欧洲搅史棍”。那么问题来了,在英国执掌世界的这一百年里,他们为了这一“大陆均势政策”又付出了哪些努力?

18世纪,随着巴士底狱的一声怒吼,响彻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就此爆发。愤怒的市民们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以“天赋人权”的革命思想彻底埋葬了君主专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法国那以“自由”冠之的民主思想彻底摧毁了整个西方中世纪的民俗文化,周围国家无不陷入了“革命或改革”的两难抉择之中。

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既不想通过改革之名向平民分享自己的胜利果实,也不愿意接受底层人民发动的暴力革命。俗话说“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英国当即率领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等各国组建反法同盟,决心以武力干涉的形式强行带领法国回到正轨。

如此内忧外患之际,拿破仑站了出来!他率领法国人民一次次挫败了各国列强的军事阴谋,并成为了“法兰西的英雄”。尽管“反法同盟”被法国人民成功打散,但英国却从未放弃干涉。于是,趁拿破仑远征埃及之时,急忙与各国组织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又是拿破仑站了出来,他在听说各国联军踏上巴黎之际,便秘密回国发动政变。在获得法国最高权力之后,再也无人能对其制约,当即便用自己的铁腕手段重振法国。对内,处死了一大批与外国势力有染的可疑人员,对外,则亲自率军打退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

不仅于此,还颁布了《拿破仑宪法》,为国内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如此丰功伟绩,他也被法国人民选为了皇帝,成为了永载史册的拿破仑大帝。

可以说拿破仑的表现,是对得起支持他的法国人民的。在位期间,不仅为法国人民扩张了整个土地,还险些征服了整个欧洲。不仅从英国人的嘴里夺下了北非,还将腐朽不堪的神圣罗马帝国一举送入了坟墓。

无奈,步子迈的太大想要一口气一统欧洲,在匆忙准备之下便率军60万远征沙俄。却意外因为天气影响,导致补给不足遗憾落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情景,对于英国这位“趁你病,要你命”的老一辈资产阶级反革命家来说实在是天赐良机。当即与各国再次组织反法同盟,同拿破仑开展堵上双方国运的“滑铁卢之战”。最终,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就这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

经过仔细分析的话,会惊讶的发现英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先后七次带头组建“反法同盟”。直到拿破仑死后,英国方面终于确定此时的法国再也无力阻止英国的崛起,这才慢慢对其渐渐放下戒备之心。而相对的,法国也在英国的一再骚扰下最终失去了成为了世界霸主的机会。

往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英国也都一直在坚持“扶弱胜强”的政治战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搞着越乱越好,这样才无人可以撼动自己的“日不落帝国”。

日后巴尔干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乃至两次世界大战的背后,都有着英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相互博弈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英国最后的落日余晖

继拿破仑之后,又一个试图一统欧洲的国家出现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以复仇之名暴打了整个欧洲,饮马大西洋,整个欧洲除了美苏两国之外基本都已臣服于法西斯铁骑之下。

此时的希特勒差一点就将统治整个欧洲,甚至许多国家都开始盛行起了极端民族主义,也都希望本民族能够出现一个像希特勒一样的国家领袖。

人类社会也在此时进入了至暗时刻,如果为了肆意扩大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去侵略其他民族的话,那么和一只张牙舞爪的凶残野兽又有何区别?

但没想到,最终却是英国代表欧洲为整个世界站了出来。不仅为中苏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正面战场上提供了海量的援助装备;还用实际行动封锁了整个轴心集团的海上运输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的坚持抵抗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主义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

但是相对的,由于英国为了赢得这场世界大战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也在一定程度上过分透支了发展活力。更何况随着二战的胜利,广大亚非拉地区也都受此鼓舞开始出现民族主义的伟大崛起,纷纷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

而英国的殖民帝国是在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的剥削与压迫中建立的,失去殖民地滋养的“大英帝国”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世界三流国家”。

高喊“自由、民主”的美国也成功从英国手中接替了世界霸权,日不落帝国这一抹旧时代的余晖终究还是落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这其中,既要看到它用尽生命封印了带领人类走向毁灭的纳粹主义,也要看到他那骄傲站在时代之巅俯瞰全球的自信是建立在广大殖民地人民的鲜血与黑暗之上的。最后,我们能够感叹的也只有“还好,这颗太阳最终还是落下了。”

总结

与中国历史相比,欧洲出现了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英国便是其中那颗最大的毒瘤。它在古代建国之初便坚持以雇佣兵的形式来干涉欧陆战争,防止其出现一个能够统一欧洲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步入近代之后,由于具备各种先发优势抢先一步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成就了一个名为“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也都凭借自身的强悍国力,一一击败了欧洲仅有两次的险些统一。而那两位挑战者,一位名为拿破仑,另一位则叫希特勒。

如果算上近年的“英国脱欧”来看,那么英国则用实际行动足足挫败了三次即将统一的欧洲。这种行为结合他们的“大陆均势政策”来看的话,很难说的上对错。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英国这种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警醒。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中国知网——《英国对欧均势外交传统的文化基础》
中国知网——《“借刀杀人”托起日不落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