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全世界的白左气急败坏地为哈马斯恐怖分子摇旗呐喊,生怕他们的精神爹娘死绝的时候。

以色列完成了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上周六,以色列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杀入加沙的加沙努塞拉特难民营,救出了四名人质。

他们分别是26岁的诺亚·阿尔加马尼、21岁的阿尔莫格·梅尔·扬、27岁的安德烈·科兹洛夫和40岁的什洛米·齐夫。

四人在去年10月7日的雷姆基布兹附近的超新星音乐节上被绑架,其中中以混血女生诺亚·阿尔加马尼被掳走时恐惧万分的画面,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这次行动以色列大白天行动,强行攻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猛攻,趟出一条血路,直到救出人质。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称,这次营救堪比恩培德行动,如果是这样,评价就有点高了。

当然,那些把哈马斯当爹妈的白左媒体,又将关注落在为何死了那么多平民,有多无耻你绝对想象不到。

一位BBC记者采访以色列军方时的问题竟然是:你们行动之前为什么不提前通知巴勒斯坦人,以减少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我的嘴型: @¥#¥%¥@……#*……#¥……@@*! ! 这种货不是蠢就是坏,老熊坚持他们就是坏,坏到根子里,头顶长疮脚底流脓那种的坏。

又骂人了,对不起,今天骂人不是重点,是想向各位讲讲这次成功营救行动的一些内幕细节。

本文可能是简中网络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拯救人质行动文章,里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01

人力加技侦,情报先行

以色列是以情报立国的国家,要在全世界仇恨中存活下来,不知道敌人想干嘛,那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但这次黑十月袭击,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偏偏就睡了大觉,特别是主攻国内巴勒斯坦安全的辛贝特。

人质被掳之后,想要营救关键就是情报,要知道人关押的确切地点,看守人数,关押地点的内部构造,周边道路,人口等等,反正所有情报都要具备,才可能发起行动。

那么人质是什么情况呢,在过去几个月里有关人质的情报零零星星地传来,首先的说法是,人质经常转移关押地点,通常隔一段时间就转换一个地点;其次有的人质被安排在哈马斯高官身边作为盾牌;还有说法称人质被关押在隐秘的地道之中。

但是随着部分人质被交换,被营救,关于人质的状况,以色列了解得越来越清晰。首先澄清了人质经常转移关押地点的消息,要频繁转移上百名人质,对于哈马斯来说是困难的,特别是以军清剿行动展开后,哈马斯节节败退,他们只能一次性将人质撤出加沙北部,转移到南面拉法。

另外许多人质被藏在民居之中,平民们获得一些钱财,然后允许人质关押在自己家里。并非像之前说的都被关在地道里。

随着情报的获得,以军曾在12月发起一次行动,但突击行动被哈马斯察觉,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结果,行动失败,一名以军士兵人质被杀。

到了二月份,路易斯·哈尔和费尔南多·马曼被解救,他们被藏匿的地点处于拉法市中心的一座大楼里,据两名人质说,他们曾被长时间藏在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时,以军深夜行动,救出两名人质

二月份的行动,以军是从人力情报中获得了确切的消息,确定了两人藏身的地点,而且一个重要信息是,他们没有被频繁地更换地点。

通过前述人质和内线带回来情报和屡次营救人质行动的经验,以色列各大情报机构发了疯似地在哈马斯控制地区搜人质线索。

过去以色列主要的情报来源是线人,主要靠收买哈马斯内部,或者接近哈马斯的人为以色列提供情报。

以色列曾一度在加沙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线人网络,但有时候线人的情报不能左右大局,比如黑十月袭击,有线人提供了准确情报,但被以军情报机构高层和决策层忽视了。

这里熊叔要解释两句,不是说有一条情报,称哈马斯将发动大规模袭击,以方就要做出应对。毕竟,类似袭击消息几乎无时无刻不被传递到以方,今天说有人要炸弹袭击,明天说有人要绑架以色列人,99%都是假消息。

以方要通过来源不同的各类消息汇总,并且进行高质量的分析才能确定袭击是否会发生,一位熟悉以色列情报机构的人士曾解释以方对黑十月袭击误判:

要判断对方大规模袭击,你得审视哈马斯人员的日常活动有没有异常,你要注意武器装备有没有集中,还要留意资金有没有异动(哈马斯死人也要给抚恤金),那么最后要将各种信息汇总,才能判断袭击的可能性,以色列是否需要提高战备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行动中获救的诺亚,当初被掳画面闻名于世

也就是说,谁都无法成为情报战中的绝对英雄,比如二战时经常有人将佐尔格奉为神明,也有人将重庆黑室破译袭击珍珠港情报吹上天。

凡是这么说的,一看就是外行,决策者绝不可能以单一情报来源做依据,万一他被策反,或者被投喂了假情报呢?

扯远了,回到以军营救人质,以军在黑十月之后就发动所有线人,重金购买哈马斯领导人所在以及以方人质的情报。

几个月前,一条情报传递到辛贝特特工手中,说在加沙努塞拉特难民营藏着几名人质,这个情报看上去不假,它确定到具体地址和具体人数。

以方不会放过任何一条关于人质的情报,立刻进行核实,果然,他们发现了一些熟悉的哈马斯人员在上述地址活动。

其中一人特别引起了以情报部门的关注,他就是“记者”阿卜杜拉·阿尔贾马尔,见到他,以色列人警惕起来,因为这位“记者”是以方掌握的哈马斯表面成员,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哈马斯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卜杜拉·阿尔贾马尔以半岛媒体记者为幌子在加沙活动

接下来,以方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这些情况,他们求助于美国,请他们派出电子战飞机对这个地区进行侦察。

黑十月之后,美国英国的特种部队,特别是情报特工已经进入以色列,与以色列共同寻找人质,因为上述两国有公民被绑架。

美方立刻派出电战无人机,这些飞机终日在目标上空盘旋,他们会获得当地基站的通讯信息,无论通话,短信都被无人机获取,再在超级电脑数据库中进行分析。

通过对这些通话的分析,以方终于确认了人质藏匿地点,人质被关押在两栋相距约200米的两个独立公寓大楼中,两套公寓大约有三到四层,里面住着平民和家庭,两套公寓里都有武装警卫。

而其中三名男性人质关押地点,正是“记者”阿尔贾马尔的家。

接下来,美方的间谍卫星对目标大楼进行了全方位拍摄,辛贝特的地面特工也多次潜入到目标地区,对周遭地区进行侦察。

通过天上地下的侦察,以方搞清楚了大楼三面状况,熟悉了附近道路,哈马斯看守的行动习惯,甚至了解了大楼内部的结构,精准到人质关押的房间。

情报工作密锣紧鼓地进行,决策层方面也没闲着,他们在对情报审核后,认可了此处有人质的判断,并且指示各部门开始为解救人质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军方与情报部门领导关注营救行动

02

空中地面两路突进

以色列总参谋部对此做出决定,下属部队要为此进行周密的准备。特种部队与情报部门,共同做出了营救方案。

行动方案被提交给以色列战时内阁,获得了通过,但要求行动之前必须确认人质位置是否生存。

以军方根据传递回来的情报,对关押人质大楼进行了还原,并且据此进行了多次实战演习。这在恩培德行动中同样如此,进行实地演练已经成为以军的传统惯例。

在以军发起这次行动之前的三周里,本来有几次机会可以行动,但都因为种种意外,最终取消。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官员说,6月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再次与高级国防官员会晤,当晚以色列领导人批准了救援任务。

8日上午11时,行动开始前几分钟,在确认了人质情况后,以军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和情报部门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负责人罗嫩·巴尔双双下达最后的行动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动指挥中心气氛极其紧张

以军方确定的攻击时间是上午11点25分,这与过去截然相反,比如2月份的解救行动,以方行动时间是深夜1点30分。

上午时间,目标建筑附近人员稠密,车水马龙,无论进攻还是撤退,情况都更复杂,而且大白天直升飞机也容易遭受地面火力的攻击,本来不是特别好的攻击时间。

但是,以军就是要在所有人都认为不是最合适的时间动手,打哈马斯一个措手不及。

执行任务的是以色列国境警察特勤队“亚玛姆”(Yamam)和国安局“辛贝特”(Shin Bet),一部分部队换上哈马斯的军服,乘坐民用车辆从地面突进,另一部分乘坐直升机负责接应,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则在空中进行掩护与协调。

由于突击时间出乎大多数人意料,所以当特种部队到达目标所在的两座大楼时,哈马斯方面还来不及作出反应。

当地居民Khalil Al Tirawi告诉媒体:“他们穿着像哈马斯战士一样的军装,戴着头盔,戴着哈马斯的标志,给人的印象他们是哈马斯战士,但实际上,他们是以色列特种部队。”

以军把车停在目标大楼下,迅速架起梯子,通过窗户进入房间,进入楼内的以军使用了震撼弹,对任何试图反抗的目标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居民拍到的以军进攻场景

直到以军已经攻入大楼展开营救,附近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才做出回应,但负责掩护的空地力量对周遭任何企图阻止行动进行的哈马斯进行了打击。

以军完全不管不顾人质是否被关押在居民区,哈马斯人员是否混迹于平民之中。一时间街区里火箭、导弹横飞,只要哈马斯一露头就会遭到火力压制。

是的,以军在这次行动中,一切以拯救人质为核心,火力全开,强大的火力保证了突击队的安全。

特种部队同时攻击两座大楼,在楼内双方发生了交火,但因为情报准确,精兵直驱人质关押房间,在解决了守卫之后,成功解救了人质。

前方通过无线电用指定暗语报告,“钻石在我们手中”。特种部队以身体掩护人质冲出大楼,钻进了车辆之中。

随即,车辆按照预定的路线一路冲向海边,但是就在行动即将成功的时候,又发生了意外,载着三名人质的车辆在沿途阻击火力攻击下抛锚。

特种兵被迫将人质转移到另一辆遭到攻击的备用车辆上,继续前进。在空中负责掩护的武装直升机迅速压制地面火力,但凡有人试图阻挡,都被空中火力消灭。

当车辆到达地中海岸边的预定地点,早已准备好的两架直升飞机降落,将四名人质接上离开。

战斗过程中,特种部队总督察阿诺恩·萨莫拉 (Arnon Zamora)在战斗中负重伤,并在送往医院之后宣布不治阵亡。

以方整个行动为时不过十几分钟,以成功解救四名目标人质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以军解救人质内幕

女性人质诺亚成功登上救援直升机

熊说:

熊叔只想为以军的行动点赞,高效精准的情报,迅猛果断的突击,显示了以色列情报部门和特种部队,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高效最有力的暴力机构。

他们延续了前辈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真正实现了保护自己人民的使命。

至于白左们如丧考妣,谴责以色列不顾平民伤亡的鬼哭狼嚎,熊叔给你一个中指吧。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了拯救自己国民而采取军事行动,都有十足的正当性,造成的平民误伤,熊叔只能表示遗憾与同情。

但是,平民是不是应该把账算到那些以平民为人肉盾牌的哈马斯头上,你们真正的敌人是哈马斯,而不是以色列。

如今以色列显然已经打开了在军事行动中尽量减少平民伤亡的禁制,这对以色列安全来说相当于去除了紧箍咒。

熊叔说过,不要利用文明人的文明,不要逼迫文明人放下内心的善良,文明是经过千万年演化到今天,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宝贵得就如沙漠中的一滴水。

假如,以色列真的变成了你曾经谴责、污蔑、诋毁的那个样子,熊叔也不会奇怪,很遗憾这世界如你所愿。

参考资料:

X

Inside Israel’s deadly operation to rescue four hostages

How Israel's hostage rescue in Gaza unfolded

New details emerge about Israel's deadly hostage rescue — and how it almost fell apart

PS:好消息值得各位老铁多多点赞、转发、关注,也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小文章,感谢你们,爱你们。

假如,哪位老铁不打赏几块钱的巨款,就浑身不舒服的,那一定不能忍着,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