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越南共产主义领导人胡志明在75岁生日时,去往山东曲阜游览,之后在杭州与毛主席见面时,一时感慨良多。

胡志明走后,毛主席站在院子里眺望远方,想到自己如今已经年过古稀,到了《论语》里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了。

按说现在诸多规矩早已烂熟于心,自已可以随心所欲的畅谈诸事,但在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四清运动”这一问题上,与刘少奇的矛盾却日益尖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毛主席前段时间才重回了井冈山,遥想当年的革命岁月自然是思绪万千,旧时回忆涌上心头,暂时也让他忘却了这些事情。不过与胡志明的谈话让他的记忆飘回到了13年前,仿佛许世友将军就站在眼前,愤愤不平的说道:“孔子是全国一号地主。”

那么许世友将军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言论?毛主席又对孔子有着怎样的看法?

始于《论语》,更于《新青年》

事情还要说回到1952年10月28日,当时毛主席带着罗瑞卿、许世友等人在济南视察,正好毛主席兴致来了,就说想和大家一起去曲阜看一看孔府、孔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曲阜当地的县委书记孔子玉热情接待了主席一行人,在一番交谈过后,毛主席感慨道:“三十多年前我到这里来的时候,还是个在念书的学生,如今站在这里,颇有些物是人非之感啊。”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可以说是信仰孔子的,一方面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的确阐释了许多事物存在的本质规律,在脱离其阶级限制的情况下,具有极为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与后来毛主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有许多地方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毛主席自8岁上私塾开始,就在背诵《论语》等儒家经典一直到13岁,这期间虽然内容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还较为高深晦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教育是具有延后性的,有道是“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一次明晰从前读过的道理是人生真理之后,往往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尊崇孔子的原因就在于此。以致于他第一次去曲阜游览孔子故地时,无法深入孔府、孔庙,心中还是有颇多遗憾。

等后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之时,毛主席作为他的忠实读者,自然也拜读了其诸多文章,每每读完,只觉篇篇精髓、字字珠玑。

新文化运动之时,有“打倒孔家店”的这种说法,但后来据北大教授王东的仔细考证,其实像胡适、鲁迅,乃至当时最为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公开说过要“打倒孔家店”。这一内容,实际上是后来陈伯达等人为了适应时代浪潮所做的小小修改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独秀曾经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道:

“我们对旧道德最不满意的,就是它将许多高尚品德的范围缩的很窄。比如孝悌,是指孝顺父母,敬从兄长,这种思想是很好的。但封建统治者说什么‘君权神授’、‘受命于天’,说自己是天下人的父母,用这种思想结合起来控制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是他的落后性。”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孝悌之类的高尚品德不仅仅可以作用于自己的父母兄弟,也能扩大到对整个社会的友爱。而有些人说是痴傻也好,是居心叵测也罢,居然以此为来由不再遵循‘孝悌’这一原则,抛弃了生养自己的父母,背离了手足情深的兄弟,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文化运动要打倒的,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的外衣,是他们认为有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而并不是一概论之,不分好坏一棍子打死。新文化运动是要让更为高尚的道德思想和文化理论融入现在的中国,不然行如此倒行逆施之举,又何谈一个‘新’字呢?”

这一观点深深影响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这让他开始不再盲目相信所有所谓的“圣人”学说,而是逐渐养成了先思考其本质含义,再加以实际融合应用的良好习惯,这也为他后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一个较为客观的思路基础。

兼容并包,“养浩然之气”

众人跟随孔子玉来到孔府大门前,入口有雌雄一对石狮,大门正中央悬着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圣府”二字,笔力雄浑、体意强健。因为毛主席在书法上造诣非凡,看了这两个字之后也是赞叹不已,心中升起相惜之情,便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匾上的字是谁写的。”

孔子玉答道:“相传为明代宰辅严嵩。”

“哦,是严嵩啊,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要是做人方面也学学就好了。”接着,毛主席又看见了两边柱子上的一副对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字体也是圆融潇洒、收放自如,但明显与先前严嵩的字不同,毛主席又问:“这两边柱子上的联子写得很漂亮,想必是位有名的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真是眼光独到,这是清代纪晓岚所作。”

“是纪晓岚啊,怪不得,这内容笔力,不负才子之名。”

跨进大门,进入前厅,所见庭院无数,三堂六厅,皆列陈齐;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又有假山花卉、鱼池竹林,真是奇伟艳丽、生机盎然。

孔子玉开口介绍道:“孔府目前共有厅堂楼房合计463间,设有三堂六厅、九进庭院,号称‘天下第一人家’。”

“什么‘天下第一人家’”,许世友将军愤愤不平道,“我看孔子是‘全国一号地主’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番话可有些惹人发笑,有些打人巴掌的意味,毛主席赶忙出言制止:“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好几千年,到现在有这个规模也不奇怪,你就当这宅子盖了几千年才盖完吧。”

到这个时期,毛主席对于孔子的看法已经有了本质上的转变,已经将他说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而相对应“现代社会的圣人”,毛主席则认为是鲁迅。

这个观点是毛主席1937年在陕北公学举行的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演讲时所提出的,演讲内容明确阐释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肯定了其历史功绩,但更多的方面还是为了悼念伟大的鲁迅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这一时期对孔子的学说作了大量的区分,并且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在实际运用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他教导战士们要时常学习,用“朽木不可雕也”的典故,点出了偷懒不学习的坏处,并且表示这是我党并不提倡的作风做法。同时,他也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内容来激励所有人每时每刻都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使人不断进步。

有些思想较为偏激的青年干部觉得既然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只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可以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是糟粕,应不予置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听闻之后批评了这种观点,还说:“中国现在的国情,并不适合照搬马克思那一套,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如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更要了解它的昨天,博古而通今,否则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被外来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客观的、系统的去认识和了解事物,不能仅凭个人一时的好恶来判断,意气用事是取祸之道啊。”

抗战时期,毛主席在他的著作《论持久战》中就化用了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提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日军则是残暴的侵略战争,鼓舞了许多在一线抗争的军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还提出我们军民不断抗战的过程,就是在“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在孟子口中是“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只要坚持就能胜利。在敬献给抗日阵亡将士的挽词中,毛主席就写下了“抗战到底、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其中“浩气”所指正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

总之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毛主席对于孔孟思想,或者说儒家学说,还是以肯定为主,但以客观的眼光剔除了对于当下中国国情所不合适的内容。

跌入谷底,重获新生

想到这里,毛主席不禁感叹道:“即便是圣人之言,亦有人力所不逮之时。”但一年之后,他却不得不亲自出面反对所谓的“圣人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与他此时本就有间隙的刘少奇也是“孔孟之道”的忠实读者,而在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和迫害下,刘少奇更是被描述成“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这让毛主席第一次认知到要对孔孟为首的儒家思想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

1969年由于刘少奇含冤病逝,让事情本身告一段落,儒家学说的应用发展虽然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但在毛主席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下,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发展。

可两年后林彪身死,在他的住处发现了大量有关儒家思想的书籍,包括墙上还有许多诸如“克己复礼”、“小不忍则乱大谋”等标语,再加上他平时挂在嘴边的“中庸之道”、“仁义道德”、“君使臣以礼”等话语,都将他的野心暴露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这也使得儒家思想再一次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此后,“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直到1975年才有所好转。

现在,儒家思想仍然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今天的我们已经从历史中充分吸取教训,知道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昧的以偏概全,就像毛主席当年说的:“意气用事是取祸之道。”

看了毛主席对于孔子儒学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韩延明编写:《毛主席谈孔子》,2020.11.10

2. 曲阜市人民法院官网,曲阜市人民法院编写:《红色记忆·胡志明到曲阜参观访问》

3. 皖南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党校)网,刘少奇编写:《论共产党人的修养》(全文),2017.5.2

4. 《红旗》1974年2期,《林彪与孔孟之道》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