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的品格深深影响了后世。不过,正是这份坦率,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在汉武帝统治后期,司马迁因为为叛将李陵求情而得罪皇帝,遭到严惩。汉武帝下令,司马迁被处以当时最残酷的宫刑。作为一个文人,失去了男子的尊严,对司马迁无疑是莫大的打击。更令人揪心的是,司马迁当时的妻子柳倩娘才年纪轻轻,貌美如花,她在丈夫遭此横祸后又将何去何从?当柳倩娘得知丈夫被宫刑的消息时,她哭红了双眼,痛不欲生,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什么?

一、天作之合的佳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干物燥之年,东周贵族司马家的独子司马穷因公干外出,恰逢雨季归来。途经关中一带,遇上大雨倾盆,不得不在成纪一家民舍借宿。主人柳承恩待人有礼,热情周到,为客人们烧开水驱寒。夜半,雨势未歇,穷被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见屋檐下点点萤火,一位绝色佳人独自垂钓沉思。

第二日,穷得知少女乃当地望族柳氏家的独女柳倩娘。倩娘九岁能诗,十岁工画,天资非凡。穷自幼便怀才不遇,虽然家学渊源,却无人引路,也算是与倩娘有缘。临行前,穷鼓起勇气递上手书,倩娘欣然应允,彼此互留地址。从此,二人笔耕不辍,数年间居然通了几千封私家书信往返。

书中渐见旧情深,穷感佩倩娘才识超群,不食烟火,颇有高人风范。同时亦暗自钦慕倩娘家学淵源,师承良绝,纵观通古今,乃盛世绝无仅有的女子。倩娘亦慕穷器重道学,循循渐进,循规蹈矩,不同痴儿邪僻之徒胡作非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及至司马穷应募为宫中少卿,便立志将倩娘迎入洞房。柳家听闻此言,有识之士莫不称赞,自古才子佳人,何其有幸能成孔璘雷同,鸳鸯相与渡。次年春暖时节,穷携倩娘回京,二人配偶宜如胶漆。柳倩娘体质纤弱,便全权辅佐丈夫工作,日理万机,上下勤王。司马穷亦劝勉妻子继续治学,是诗是画均可修习,宫中良师名手足可薰陶。两人互勉互勤,相得益彰,遂成一段惹人垂涎的佳话。

倩娘不但耿直贤良,更兼才华非凡。不仅清新动人的山水风景画赢得宫中赏识,她对诗词理解也是别具一格。两人又延续了司马家世世代代为御史,秉笔直书,以铁肩力担尚方伟大的史事。尤其倩娘长于格律,每当穷费尽心力撰写一篇,倩娘都能随时参与斟酌,二人配合无间,达到了意合心和的境界。这份璧合金钗的传奇姻缘,可以说是缘于天生、扶摇直上,实在令人艳羡。

二、编撰《史记》艰难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迁继承先人家学渊源,自幼便受父训,秉笔直书,要作实录。及至仕宦后,迁深感汉朝开国不久,理当有容乃大,遗恨实多。是以遍访群英,力求实录朝野权贵兴衰事迹,以昭示来者警惕知史力用。

迁与倩娘相互勉勵,凡平日赏心乐事,无不记录编排。倩娘亦尽心丈夫有所书,勘阅稿件,对于遣词造句疏密有无,小心指正。迁颇佩妻子才识,每每商议要事,未免倒腾数月。当年倩娘为倩绘《籍田之象》,引种玄圃,丈夫誉之有加,写下盛赞墨迹。

二人一同南征北讨,搜罗各朝遗闻旧事。初抵巴蜀之地,遭遇土匪阻隔,行囊尽失。幸蜀人王凌善书法题咏,为二人出谋献策脱身。后阔步江西,获得一批新石钟乳石经,足见汉史可考。至于六朝家世派系,当世显姓排场,均蒐罗一空。盖为前汉乱世所积压,未及记录,讲述事迹的人又屈指可数,难以尽信。迁每每暗自叹惜,倩娘便及时劝解,不可因噎废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迁尤其心系前朝的弊政,往往寻访旧臣遗老质证。有一回问到一位刘邦故交胥布,其人只是本朝无名小卒,居然窅窅私语,不愿袒露往事。迁心怀不平,执意讯问,竟遭到家宅被毁的迫害。倩娘立即施救,避无可避,带同丈夫再度万里流离。虽然刀光剑影中艰苦万分,但夫妻俩仍坚持如一编纂志业。

最为艰难者,实在是汉武帝亲政后朝野震慑,谁也不敢多嘴。倩娘的亲家父李广辞世,迁写下哀辞以表敬意。不曾料武帝大怒,谓迁肆意无忌,生怕朝野人士比附效法,遂将其下狱,判处腐刑。倩娘闻听噩耗,心如刀割,四下奔走求情无门。迁几乎就要断送前程,幸得宗室及故旧力保才免于一死。

三、柳倩娘英勇无畏的新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武帝下令,司马迁遭受腐刑,这对一介文人无疑是莫大的凌辱。而对柳倩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丈夫蒙受如此耻辱,她亦被当世人耻笑指责,言语刀剑般伤人。倩娘禁不住悲从中来,夜夜痛哭。

迁亲眼目睹妻子的痛苦,曾一度想就此了结生命。幸而倩娘挺身而出,坚定地告诉丈夫:"史书才是最重要的事,你我用毕生心血完成,岂能就此作罢?虽遭不测,但我们仍当勇往直前,将史事留传万世!"

从此,倩娘行踪诡秘,暗中策动一场大计。那年她暗地里找到丈夫的故交,交代他们将未完成的史稿及珍贵史料悉数转移他处,然后佯作遗失模样,混淆视听。次年,倩娘竟孤身一人,离开长安城,携带史书史料,辗转西逃数千里至河西走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路艰险万分,倩娘不惧严寒酷暑,勇闯沙漠,翻越雪山。她不时换装易容,躲避追捕。即使遭遇盗匪,亦咬紧牙关不言半语。一路上她所受苦难,委实难以形容。就连同路人亦无不钦佩其英勇坚韧,如此柔弱女流,竟一力承担如此重任。

数年后,倩娘终于将史料平安转移至河西,托付与发小巫祝汉。当地胡人汗国并未为难,反而敬重史书,予以重重保护。汉武帝不胜惶恐,亲自率军征讨河西,无功而返。从此一来,倩娘便扎根河西,全身心投入校勘史书。她不时传书回京,让老友们继续搜罗遗闻佚事补充其中。诚可谓费尽心力,孤军奋战,终将司马迁遗志续写完满。

倩娘亦不忘通过史书抒发对汉武帝的不满。她刻意增补书中夸大汉武帝昏庸无道之处,鼓吹其虐政暴戾无情。反观朝野忠良,则尽量美其名。她更在书中援引古训,警示来者昏主当自省,切勿奸佞败坏朝纲。倩娘所作所为,实在令人触目惊心,难怪后世有"柳下惠"的美誉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