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宝石Gem、王阳飞行玩家闯关成功的提示音,优酷综艺《盒子里的猫》画下句点。热播期间多周蝉联各播映榜单综艺榜第一,产出多支百万级爆款短视频,好成绩一直延续到了最后,得到行业认可的同时也同样备受观众喜爱。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对观众们而言,《盒猫》也是这样一盒人生巧克力,提供着意料外的惊喜,又在品过酸甜苦辣种种滋味后,在舌尖留下无尽回味。

开播前预约人数超415万,首播热度突破9580,播出后冲上2024年新综艺IP有效播放TOP1,收获全网热搜3000+。在被综N代主导,整体趋于保守的综艺市场,《盒猫》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魄力和创造势能。

《盒猫》首先是对综艺既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以「盒子世界」的形式,游戏世界观和玩法的引入,赋予闯关这一经典综艺模式更强的互动感和沉浸感。与此同时,不拘泥于一种类型,戏剧、解谜等丰富元素的巧妙融合,用层出不穷的新内容持续刺激着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展现了综艺在多元流行文化上的搭载能力。

《盒猫》也是一场深入现实,反哺公众的先锋社会实验。不仅仅是在节目中引入对各种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更进一步通过玩法规则的设置完整展现了现象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发每一个参与者真实情绪的释放,也引导他们深思个体与公共议题间的关系。

在具体的内容创新之上,《盒猫》在综艺底层逻辑上的突破是打破了综艺的第四堵墙,重塑了综艺与观众的连接方式。这个源于戏剧的概念大多时候被用于虚构作品中,它的出现让观众从完全的外部观测者成为现场参与者。

有着非虚构的特质,在综艺中,观众的在场感不仅仅来自故事情境的打破,更来自深度的情感代入。以戏剧式的起承转合,一季节目的完整叙事下,节目中的玩家和屏幕前的观众打破个体区隔,最终成为共情共鸣的一体。

1.游戏改造综艺

如果仅看玩家阵容,你可能会把怀旧当做《盒猫》的主题之一。这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熟人局,郑恺和陈赫是组合多年、充满默契的综艺搭档,第一期的黄渤、张艺兴作为飞行玩家登场,与王迅的重聚激起了无数节目粉丝的情怀。

但观众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节目的与众不同。首先带给他们冲击的是一个设定丰富,有着独立、完备运行规则的全新世界。

这个世界有一套完整且自洽的世界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叠加上未知的结果,便生出了多种命运走向与可能。就像「薛定谔的猫」,人生亦如盲盒,在没有打开盒子时一切都是未知视角,盒子世界是一个与现实相对照的平行世界,而「玩家」则代表着在某个选择节点,某个人生阶段的「我们」。

随着「玩家」在一个个不同世界中的穿梭冒险,观众的沉浸感会渐渐变强。两期节目一个主题,整个看下来其实是个观照自己的过程,我们从每个小问题中找到困扰自己的答案,最后找到那条通往「我是谁」的路。

六个议题,10期节目,每个单元主题实则在影射我们自己,比如精神内耗、流量绑架、人生选择等等。但如果跳出单一单元主题来看整个节目的话,会发现在六个子议题之上,其实还藏着一个关于「我是谁?的母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盒子世界」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射,「玩家」是观众在「盒子世界」的投射。我们为什么会被流量捆绑、为什么会被流言伤人、又为什么会被完美人生绑架?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弄清楚「我是谁」这件事,而想要解决这个母题,则需要从子议题身上找答案。

随着「玩家」在一个个不同世界中的穿梭冒险,观众的沉浸感会渐渐变强。两期节目一个主题,整个看下来其实是个观照自己的过程,我们从每个小问题中找到困扰自己的答案,最后找到那条通往「我是谁」的路。

在整个第一季的结尾,伴随着“玩家”们争先喊出心底愿望与未来期许,积攒了整整十期的暗线情感被推至最高潮,观众情绪得到极大满足与释放。

可能是一种巧合,《盒子里的猫》最后一期播出时正是高考,是无数人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综艺可能没法给出一个「应该这样做」的标准答案,但它能够拨开迷雾,为观众提供「我该怎么做」的启示与勇气。

这种与当下的紧密联系,和对大众情绪最真实和及时的反馈,是独属于综艺的,不可取代的内容价值,《盒子里的猫》用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再一次发出了属于综艺的价值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