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开始的半个月中,我军与国军进行了二十多次的对战,这中间有三次战役是我军消灭敌人超过两万以上,并且在这三次战役中,粟裕就指挥了两场战役。在战争进行了一年之久后,我军与国军的作战次数是42次,并且在这次的大规模作战中,消灭敌人超过两万的战役就有11次,在这中间粟裕指挥作战六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开始的一年里,粟裕与敌人作战次数比较多,并且还歼灭了这么多的敌人,粟裕完全就是国军的克星,正是这个原因,我军将领虽然有不少非常出色,然而蒋介石却只对粟裕忌惮不已。

在面对粟裕的时候,蒋介石也是非常的头疼,他甚至还去请教冈村宁次对付粟裕的方法,然而冈村宁次也拿粟裕没有办法,还说他就属于战争机器。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冈村宁次就收集了关于粟裕的一些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才会给蒋介石这样的建议,甚至觉得他们是战胜不了粟裕的,如果继续作战国军只有失败的可能。蒋介石听了冈村宁次的话之后,他就对汤恩伯千叮咛万嘱咐的,让他一定要小心粟裕,因为他打仗根本就没有什么章法可循,就连日本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国军在与他交手的时候就应该更加谨慎才行。

也就是从这里可以看出,粟裕不管是与日军作战,还是与国军作战,都表现的非常出色,甚至在他们的眼里,粟裕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有了这些参考,我们就可以断定粟裕在军事能力上是比较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冈村宁次曾经说过,战场上的变化根本就是不在预料之中的,就同钟表一样变化的非常快,而粟裕对待战争也是擅长计算,而战斗对于粟裕来说就像是数学。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中,粟裕就将这句话给很好地展示出来。

就比如在战争开始之前,敌人的兵力是三万,而我军的兵力是七千多人,这明显就是敌人的兵力比我军多,不过在战斗力上,我军却比国军强。1940年7月陈毅与粟裕带着部队来到了苏北,他们需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过由于他们才刚刚到这里,还没有什么基础,想要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就想要将我军赶走,负责这里的国军将领就是韩德勤,他向来都是反共的存在,与新四军也有很多的摩擦,并且在我军到了苏中后,韩德勤还想要将新四军赶走,自己占领黄桥。

虽然敌人的兵力在三万多,而我军才七千多人,这样大的差距根本就没有办法取胜,而且这也是鸡蛋碰石头的表现,不过粟裕却不觉得没有胜算可言,他觉得只要我军的战斗力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粟裕的一番计算下,我军赢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给我军增加了不少的士气。而且在部队行军的过程中,粟裕做了计算,这才让部队精准的到达目的地,给敌人一个重创,赢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在粟裕的军事指挥中,数学被他运用的如火纯青,并且在一场场战斗中都有体现,另外他在作战中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尤其是淮海战役,就是他的坚持才有如今的战果,最初中央是想要他与陈毅带着部队渡黄河南下作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粟裕觉得应该在中原地区歼灭更多的敌人之后再去南下作战,毕竟南下后,部队就没有什么根基,也就没有了后勤支援,很容易被敌人打败,如果留在中原继续打歼灭战,那么之后我军作战也就显得更加容易了,在当时粟裕可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坚定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在面对毛主席时,也不改变自己的态度,这就是他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