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轻型坦克

一号坦克是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所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其名称缩写是“PzKpfw I”,德国官方军械署则赋予其“SdKfz 101”的编号。它原先仅计划作为德军新一代装甲战斗和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不过后来也被投入了西班牙内战、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巴巴罗萨计划以及北非战场等。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前期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一号坦克。

一号坦克最初在西班牙内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也因此得以帮助德军分别击败了波兰与法国。到1941年,一号坦克的底盘多数被用于制造突击炮和自行反坦克炮。同时其他国家也将一号坦克进行升级改装以延长服役寿命,西班牙军队中的一号坦克甚至一直使用到1954年才逐步退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号轻型坦克

二号坦克是纳粹德军于二战初期所使用的一款坦克,在二战的波兰战役跟法国战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过,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二号坦克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因此,德国在1941年3月至12月期间生产了524辆F型后,二号坦克便开始逐步退出现役,到1942年底前,绝大部分的二号坦克已经离开了第一线单位,被分配到坦克学校用作训练学院或改装成特种用途车甚至发给警察和亲德组织扫荡游击队。二号坦克的生产线到1943年彻底终止,已经生产出的车体则被改良成其他种类装甲车辆,如“山猫”装甲侦察车,105毫米自行榴弹炮,两栖坦克和装甲抢修车等,最有名的是用来装备步兵师反坦克炮团的“黄鼠狼”75/76.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38T轻型坦克

38T型坦克其实是一款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轻型坦克,代号LT-38,在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广泛使用。这种坦克是根据早期的LT-35型坦克设计经验研制的,可以说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坦克工业最成功的产品。LT-38坦克被出口到很多国家并在那些国家得到了一致好评。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于生产中的150辆LT-38坦克自然也被德国没收了,并被重新命名为 38T型坦克。之后38T型坦克便成为德军装甲部队中的重要部分,且一直保留生产至1942年6月。二战期间,38T坦克不但装备了德军,同时还装备了其他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轴心国军队。西线的英法等盟军跟东线的苏军也曾装备过缴获的38T坦克。捷克斯洛伐克陆军甚至用作训练一直使用至50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号中型坦克

三号坦克是一款德军自1939年开始装备的中型坦克。1943年下半年前,三号坦克一直是德军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与了入侵波兰、法国、北非的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等行动。三号坦克有多种型号,其中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E型是三号坦克正式装备部队的最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装备了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成为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3种型号的三号坦克。它们有一个统一的编号——“Sd.Kfz.141”。这几种型号加上以后的J型早期型三号坦克所装备的都是短身管的50mm炮或者37mm炮。

1941年到1943年间,三号坦克又增加了4种分别为J,L,M,N型的改进型号。这时的三号坦克除了N型和J早期型外,都安装了一门长身管的50mm炮。J,L,M型的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装备了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编号是“Sd.Kfz.141/2”。三号坦克所有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一型,共生产了3000多辆。截至1945年时,各种型号的三号坦克共生产了约6000辆。德国还曾在三号坦克的底盘基础上生产出许多种变型车,最出名的是三号突击炮系列,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在二战初期和中期,三号坦克无疑是德军的最重要的装备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号中型坦克

四号坦克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中坚武器,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在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四号坦克,四号坦克最初主要是作为对己方步兵的火力支援。战前的四号坦克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且大多用于内部测试和训练。但在波兰战役中,四号坦克受到了参战部队的高度赞誉。因此,D型坦克于1939年10月开始投产,成为四号坦克最初的生产型号。1940年和1941年间E型和F型(F1)坦克分别投入了生产。在F1型之前,四号坦克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炮。

至苏德战争开始时,四号坦克的装备数量不过数百辆。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大为逊色。因为短身管坦克炮的穿甲能力严重不足,所以相当部分的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同时德国坦克的薄弱装甲也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攻击。虽然德国因为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而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很大战果,但四号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恢复,德国在莫斯科战役遭遇惨败。

因此,德国开始对三号和四号坦克进行改造。首先给四号坦克F1型加装了长身管的75mm炮,成为F2型。随后在1942年,G型坦克开始投产。这两种四号坦克增强了装甲和火力后勉强可对抗T-34/76型坦克。1943年,四号坦克的H型和J型开始生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开始逐步取代四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四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整个战争期间,四号坦克的总产量达到了8000辆以上。由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四号坦克也被德军参战部队称为“德意志军马”。

此外,四号坦克也推出了多种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以四号坦克底盘发展而来的安装了长管75mm和88mm反坦克炮的四号突击炮跟四号坦克歼击车。这些变形车数量就达到了2859辆,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都有广泛使用。战后,一些四号坦克以及四突、四歼等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并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直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四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