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米丽萍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最近几年,“卡脖子”之痛,大家都感受十分强烈。

我们造不出芯片,仰望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但其实“卡脖子”这件事历来已久。

很多人不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进入半导体取代电子管的重要时期。当时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的收讯放大管,由年产量最高2860万只急速缩减到160万只。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电子管厂迅速调整策略,加大半导体分离器件的生产。但即便如此,技术的更迭和市场的代替,还是让北京电子管厂濒临崩溃。

这其中就有80年代美日芯片战争的影响,当时的美国将电子管、半导体等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日本,而日本也借助该技术实现了电子产品的技术腾飞,比如索尼的收音机。

接下来他们通过低价的策略迅速占领了全球主流市场,仅索尼的收音机年销售就达到了2000多万台。

接着,他们又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直接跳过了集成电路阶段,将技术直接跃迁至芯片制造。而这也给中国当时相对落后的科技,以及相关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在芯片之前,中国工业和科技被卡脖子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家电、电视屏幕、操作系统等等。

更早之前,我们造不出好的冰箱、洗衣机。甚至再之前,中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穿的运动鞋都是外国造的。

远的不说,仅这几年来,中兴、华为等事件的爆发,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国竞争的本质在于科技,没有强大可控的自主科技,早晚会被人卡脖子。

但别人“卡脖子”,不代表我们不能突围。

如今中国家电,都是世界顶尖的,反倒是日本家电产业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今年,世界第一汽车制造企业日本丰田选择在智能驾驶方面和华为合作,标志着华为的逆势崛起。

还有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登顶全球第一。在英国,比亚迪ATTO3车型被评为2023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在西班牙、巴西、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长城、吉利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受到追捧。

所以,被“卡脖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逐个击破。

一、“卡脖子”下打印机行业的崛起

其实,还有一个领域,我们一直以来也饱受“卡脖子”之痛,那就是打印机。

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打印机产业,其特殊性与技术密集度,丝毫不亚于汽车制造,集合了激光成像、微电子、精细化工、精密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关键技术。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施乐开发出了第一台激光打印机,十几年之后,日本企业打破了这一局面,以佳能为代表的打印机企业崛起。

为了垄断市场,美国、日本打印机厂商们联手筑起的技术专利高墙超过20万,并通过技术、专利、人才、供应链封锁等手段,使得打印机产业突围之路被彻底锁死。中国企业要想发展,才迈步就已经被“卡脖子”。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采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才有打印机厂商从耗材等产业链上下游的自主研发开始入局,不断扩宽边界、强化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

但时至今日,打印机的技术壁垒依然很高,通过买技术、收购海外打印业务线的方式,来研发自己的打印机,依然是很多国产品牌的选择。

目前,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依然掌握着打印机核心技术,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除了通过买技术、收购海外业务等方式提升自研能力以外,也有另辟蹊径,通过垂直打印市场自研相关技术的案例。

比如热敏打印机芯,在21世纪初,热敏机芯市场主要是欧日韩的品牌,而热敏机芯用量最大的收款POS设备也被进口品牌主导,如veryphone、ingenico、bluebird和hypercom等。

在这其中实现技术突围,并通过自研技术成功抢占市场的企业就是汉印。

20年前,汉印从物联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热敏打印机芯起步,在国外品牌对我国打印行业实行长期技术垄断与市场围剿的情况下,研发出的首款用于票据领域的热敏打印机芯产品,在关键技术上打破了国外专利封锁,并快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经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汉印已经全面掌握了从机芯到整机、从工业到商用再到民用、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打印到三维打印、从传统打印到智能打印的研发技术储备和应用,在打印机领域上,汉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填补着国内相关打印技术的空白。

这不仅是汉印,更是中国打印产业的孤勇破壁。

作为最早入局电子面单打印机赛道的中国企业,汉印早已与各大物流企业相继展开了深入的战略合作。

截至目前,汉印已累计向顺丰、EMS、京东物流、极兔、菜鸟、通达系、百世、德邦、跨越等企业输出超千万台快递面单打印机。

我们收到的快递包裹中,有2/5的收货信息都由汉印的设备打印的

截至2020年,汉印热敏打印机芯年销售量超过20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25.4%,整机年销售量超过400万台。

在全球市场上,经过10年的努力,汉印热敏打印机芯出货量从2015年开始一直排名全球第二,2018年跃居全球第一。

据日本打印行业调查机构——中日社调查数据:2019年全球每四支打印机芯,就有一支出自汉印旗下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打印机行业的颠覆创新者

在基于热敏机芯技术实现突围的同时,汉印将目光投向了家用打印领域。

艾媒咨询的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打印机市场规模约为374.2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08.4亿元,未来几年规模增速将保持在3%-5%左右。

从市场份额的分布来看,在国内,外国大牌占主流的格局已经延续多年。其中,佳能、惠普和EPSON三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合计已接近70%。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国产品牌正在迎头赶超。

一方面,线上渠道崛起,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渠道成为孵化国产品牌的大本营,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则加快了汉印家庭打印赛道的布局和市场拓展。

另一方面,随着居家办公、远程学习的潮流兴起,家庭打印机需求爆发。报告显示,2020年和2021年家庭打印机市场规模增速分别达到94.12%和13.8%,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入户率也较2019年的5%有较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汉印也紧抓这两个发展趋势。

汉印发挥其在工业及商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并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共研共创等方式,研发出一系列颠覆行业传统的消费级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数年,汉印在消费市场领域,已和传统打印品牌拉开距离,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产品风格。而这则依赖于其始终致力于前沿技术的革新,如今,汉印可以说是打印机行业的国货之光。

作为最早投入便携打印机研发的企业之一,汉印针对在家上网课的学生群体,以及在家办公的上班族展开深度的沟通,敏锐地洞察到该群体有时候在外面会面临打印合同、修改标书页等紧急情况,这时一台随时随地可使用的打印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市面上一般的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体积都较大,想要外出携带使用是不可能的,为此,汉印针对不同的群体推出了一系列“轻学习、轻办公”的家用打印机。

除了FT880、GT1这类以学习打印为主的产品,还有MT800这类满足便携打印、政商办公的打印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印MT800打印机

近两年,汉印在家用打印领域提出“手机打印用汉印”的新理念,2021年汉印开启FT880智能打印机与华为鸿蒙系统无缝对接,手机一碰就能打印,让用户智能打印体验达到新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印FT880打印机

正是因为汉印打开了家用打印赛道新的产品研发方向和风格,仅3年时间,汉印旗下的标签打印机年销售量就超过了100万台,错题/学习打印机年销售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占据全国销量第一。

与外资品牌如惠普、佳能等不同,汉印除了传统的办公打印和家用打印市场,更是在打印解决方案领域拥有广泛、前沿的专业技术储备。

比如,汉印成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个成衣数码印花设备,涵盖打纸、直喷、成衣印花、椭圆印花在内的多种数码印花方案,多层面、高效率、低成本、多工艺灵活组合,以超高性价比满足企业大批量印花生产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覆盖消费市场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昆仑万维董事长方汉曾说,他最相信的三个技术是:核聚变、3D打印和Space-X,这样可以去一个新的星球把人类文明打印出来,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会毁灭,但人类文明不会。

在专精工业、商用和家用三大赛道的打印生态布局之余,汉印也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号召,紧抓增材制造(3D打印)风口,进一步拓展其国产打印核心技术的储备。

汉印踏入3D打印领域已有数年,在今年5月的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TCT亚洲展)上,却一次性发布了5款增材制造新品,其中涵盖了精工工业级、专业商用级和普及型消费级。

这不仅是汉印一贯以来厚积薄发作风的缩影,也展示了汉印在增材制造上已掌握了前沿技术。

展会上,汉印推出的SJF-P380创新性地将先进的单溶液成型技术融入其中,并结合闭环温度控制和墨滴检测技术,实现高效、高精度的3D打印。该颠覆性产品,引来了海内外众多业内人士、媒体以及相关领域从业者的关注。

SJF(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选择性喷射熔融)是基于高分子粉末床、添加光敏、热敏引发剂促进局部烧结粉末,逐层制造零件的新兴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制造出具有较高刚性的零件,能达到传统制造中模具成型的要求。并且由于其加工方式是逐层堆叠,因此在生产效率上也相对较高。

特别是,SJF技术在制造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够实现最大化的设计自由度,并有效减少材料浪费,缩短生产周期。因此,SJF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3D打印工业化的主流技术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基于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产品创新,鲜为人知的是,在信息安全防护各个环节当中,打印机信息安全是用户极易忽视的一环。

近年来,汉印顺应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国产化替代浪潮,自主研发设计的桌面级打印机iT4P,成为信创目录中唯一的条码打印设备供应商,标志着汉印在国产化技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汉印已经形成面向打印机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一支由40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并获得了授权专利623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1项。

三、极致的产品力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家庭、中小企业和政企用户,对打印机都产生了全新需求,而供给侧一方,无论是产品智能化功能应用,还是信息安全保障提升,亦或是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各个方面,也都实现了全面升级。

以往基于OA办公使用的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进入家用市场后不仅外观和功能上没有因需重新设计,在教育打印这一细分赛道,更是被热敏打印机、错题打印机等产品所取代。

汉印不忘“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这一使命,在覆盖工业、商业领域,并基于热敏、热转印等技术进军家用市场的同时,也在喷墨、激光这些被外资技术垄断的赛道,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

那么,汉印为什么能做到这么牛?背后其实是极致的产品力。

我们就以汉印近期推出的喷墨打印机V1为例来说说汉印极致的产品力,它不仅在外观上摒弃了传统喷墨打印机的笨重,保证打印质量的同时,还在以下方面也做到了创新。

1. 超大喷头,超小体积

打印机的核心是打印头,它负责将电子信息转换成可视化图像。

汉印本就以打印机芯起家,在喷墨、激光这一传统赛道,汉印依然坚持其纯自主研发的路线,在整合行业技术优势的同时,发挥自身特长。经过数年的技术攻坚,汉印攻克了超大喷头与超小机身体积难以兼顾的难题。

汉印喷墨打印机V1使用的是0.92英寸超大打印头,单色有1104个喷嘴,喷嘴数量是同等价位段打印机的2-3倍,在提升打印速度的同时,出墨更为顺畅,打印色彩也更清晰、更细腻,色彩还原度更高。

而且V1还采用了专业图片优化的技术,外加四重色控技术,以及前沿的智能防堵系统,能在保证打印色彩优质的同时又能防止墨水堵塞、晕染等问题。

V1真正出彩的地方,不仅仅是黑白打印,A4彩打及照片打印也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它能做到黑彩同速,这是市面上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打印机所不具备的。它在6秒内,即可打印出1张完整的彩色A4。

这么快的打印速度,除了和其大喷头的设计有关外,还和其头墨分离的设计有关,关键换墨时简单不污手。未来,汉印计划针对该可降解墨盒进行二次灌墨,将进一步降低打印成本。

这款性能强大的喷墨打印机,体积却很小,小到只有5台iPhone平铺的面积,放在家里完全不占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关键的是,这款打印机使用的是水性墨,相比于颜料墨水更加环保。
事实上,汉印因其在数码印花机、3D打印机等赛道的深耕,自研墨水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今仅数码印花机这个品类就有数码印花活性墨水、数码印花酸性墨水、数码匹布印花涂料墨水、数码印花分散墨水、数码印花高温分散墨水、数码成衣直喷涂料墨水等多种自研墨水。

而这些工业级的墨水通过技术研发和适配性实验,能更好地应用在汉印自己的喷墨打印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快速连接,无线打印

传统的喷墨打印机因其繁琐的机械按键,以及并不稳定的连接方式,一直备受市场诟病。而汉印的V1喷墨打印机,在去除繁琐按键的同时,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连接方式。

有线连接通常稳定可靠,适用于需要大量打印的办公室环境。无线连接则能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网络适配,在专属的汉小印APP上,仅需三步即可完成连接,整个过程无需过多操作,20秒内即可轻松享受打印服务。

此外,汉印V1能从任何设备上进行打印,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汉印喷墨打印机V1支持通过4G/5G网络环境下的手机进行无线连接,同时也支持2.4G/5Gwifi双频连接。

还可以远程打印,微信、QQ、钉钉、网盘等多种文件格式可以一键跳转打印,老人和孩子都轻松操作,就算不在家也可以用手机操作打印机。

在我看来,从连接到打印,从功能创新到生态互联,汉印改变的不只是家庭、个人的打印流程,而是全方位的体验跃升。

3. 软硬件协同

汉印喷墨打印机V1不仅仅是一个打印机,它更是一个学习机+资源库。

汉小印APP内自带小初高海量真题库,和学习教辅资料。有4亿+幼小初高题库,500万试卷资源和海量素材模版。

平时做的试题还可以进行错题批改、错题打印,不仅能吃透错题,还能基于错题知识点举一反三,最后进行相似题整理组卷。

除了学习资源以外,汉印还独树一帜地针对“轻学习、轻办公”人群开发出众多模板和原创性资源。

比如,汉印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发现有多数消费者反馈现有的学习资源已足够丰富,希望增加学龄前儿童教育、兴趣教育、办公辅助工具等其他类型的资源。

得到正向的反馈后,汉印着手开发相关的功能,相继推出字帖、春联、贴纸等趣味模板和玩法,同时还开发出手抄报、手账等模板,以满足用户的兴趣拓展。

同时,针对政商人群,推出律法、服务、技术、租房等相关合同模板,针对白领办公人群,则推出思维导图、文本/表格等诸多精美办公模板。

可以看到,汉印能做出这样极致的产品,是因为汉印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人文科学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微信之父张小龙的首条产品法则就写道:需求是满足人性的贪嗔痴。

产品作为人们使用的一种工具,最重要的就是便利,只有看透人性中的“懒惰”,才能创造出为人们带来事半功倍效果的产品。

汉印推出的便携打印机,正是迎合小成本、零痛苦地在短时间办大事的人性,针对商务办公和家用娱乐两个领域,将便携和易用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企业能获得持续动力,不断向前发展,势必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而是要对行业发展大势做出精准的预判,并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踩中风口,成为行业内的头部玩家。

作为国产打印行业的引领者和打印领域企业标准的“领跑者”,汉印以敏锐的市场观察力洞察“天时”,并在自身“地利、人和”的企业优势赋能下,以全新的创新理念带动了打印行业的重新洗牌,书写着打印机行业变革的“中国答案”。

四、结语:勇于创新,无惧“卡脖子”

无论是汉印在打印行业的突围之路,还是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弯道超车,以及之前的家电、服装等产业的崛起,中国都在冲破各个卡脖子的难关。

这其中的关键,一是大国崛起的决心,二是我们有一群敢打敢拼敢闯的企业家,以及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在打印机行业,虽然高技术壁垒和国际大厂的高市场份额曾让国产品牌面临巨大挑战,但汉印品牌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对国内市场的深入洞察,不仅以热敏机芯这一细分赛道逆势突围,更是抓准了移动打印的细分市场,率先抢得先机。

如今,汉印的打印生态布局已覆盖工业、商用和家用多个分支,且在3D打印和IOT平台建设两个未来风口上进行着深耕布局。

汉印的成功,不仅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崛起,更代表了中国民族品牌的决心与担当。

在新经济时代,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像汉印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勇于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加大创新科技的投入和布局,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祝福汉印和敢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因为有你们,中国人无惧“卡脖子”。

排版 | 沈望望

编辑 | 小米 轮值主编 | 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