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在武侠小说界属于是最顶尖的那一档,要说文笔优秀的人有不少,想象力天马行空之人也不在少数,可为何是金庸站在了武林之巅呢?或许就胜在细节上吧,在笔者看来他在故事中的某些核心设定就格外吸引人。

比如“双雕”之中那“五绝”与“华山论剑”的设定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巧妙之感。

五位高人,一场比武,决一胜负之后便有了五绝,这是一场顶尖高手之间的比武盛会,也是属于男人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南西北四绝剧照)

不过话说回来,五绝在华山论剑比的明明不是剑法,金庸为何要给这场盛会起这么一个不那么贴切的名字呢?

一、三次论剑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书中一共有过三次华山论剑。

其中第一次华山论剑是在《射雕英雄传》正篇故事发生之前就已经展开,关于那次对决,金庸只是一笔带过。

周伯通是这么说的:“说来话长,待我慢慢对你说。你知道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在华山绝顶论剑较艺的事吧……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伯通、郭靖剧照)

这一次五绝是不是真的比试剑术,着实难说,毕竟金庸没将他们论剑的过程写出来。

而后来存活于世的另外几位五绝对于王重阳的评价也没有提到剑术。

比如黄药师说过:“自重阳真人逝世,从此更无武功天下第一之人了。”

他强调的是武功。

接着看洪七公:“要讲武功,终究全真教是正宗,这个我老叫化是心服口服的。”

他说的也是武功。

还有一灯大师:“王真人英风仁侠,并世无出其右。”

他甚至连武功都没提,只提王重阳一身侠气。

相对而言,第二次华山论剑的过程则更为直观,这一次参与论剑的人也不多,只有郭靖、黄药师以及洪七公这三人,即便把后来乱入的欧阳锋算进来,也只有四人而已,而这一次论剑的四人也不曾用剑。

至于《神雕侠侣》末尾的第三次华山论剑,那就更扯淡了,这一次群雄甚至都没有动手,别说比剑法了,任何武功都没有出手,毕竟此时的群雄已是一家亲的状态,互相之间不是家人就是朋友,再加上他们刚刚一同经历了襄阳大战,是并肩奋战过的战友,若真动起手来,未免伤了和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重阳剧照)

所以从头到尾,每一次论剑,都没有用剑。

当然,第二次和第三次论剑没有用剑,不能证明第一次论剑的五绝高手没有用剑。

不过从书中呈现的设定来看,似乎五绝也并不是以剑法横行武林。

二、五绝的武功

初代五绝中,王重阳或许是剑法最好的一个,毕竟全真教确实是传下了全镇剑法,全真七子最擅长的也都是剑法,王重阳的剑法自然不差。

紧随其后的应该是黄老邪,黄药师最拿手的武功虽是那弹指神通、碧海潮生曲,但他自创的桃花岛一脉的武功里也有玉漏催银剑、落英神剑、玉箫剑法,光是剑法,就有三套,但黄药师的剑法总给人一种杂而不精的感觉,毕竟他也确实没用过几次剑法。

至于余下的三人,他们就真是不擅长用剑了。

洪七公的一身武功是继承自他师父,也是前任丐帮帮主,所以他擅长的是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

欧阳锋擅长的则是蛤蟆功。

最后看一灯大师,尽管他那一阳指修炼至顶层的话,也可以修炼六脉神剑,但从书中的设定来看,似乎六脉神剑并没有从他爷爷段誉那一代传承下来,即便传下来了,一灯也没学,甚至再退一步说,即便他学了,那也并非真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阳锋剧照)

所以五绝之中,只有中、东二绝擅长剑法,王重阳若提出要与他们论剑,试问洪七公、欧阳锋和当年还未出家的武痴段智兴又如何会答应?

这就好比职业篮球运动员说要和你比投篮,游泳健将要与你比游泳,谁会接受这种必输的对局?

所以“华山论剑”之名就略显奇怪了。

金庸如此安排,到底有何深意?

三、金庸的解释

事实上金庸还真就解释过此事。

他是这么说的:“有论者认为‘华山论剑’之说不当,盖五大高人无一使剑,所比者亦非剑术剑法。殊不知国人用语文雅,常虚指以代实物,如请人‘吃饭’,并非当真飨以白饭三大碗,而是鸡鸭鱼肉,美酒佳肴……‘拜天地、拜堂’是正式举行婚礼,并不是向厅堂叩头,‘洞房花烛’是新郎新娘成亲,并不是点一对花花蜡烛……所谓‘打擂台’,也不是对着木搭之高台拳打脚踢,而是与人比武。‘论剑’乃雅称,并非当真须长剑短剑,口论舌辩也。”

是的,所谓的“论剑”不过是一种雅称,金庸想表达的就是一次比武,而“剑”无疑是最符合“武侠”题材的一种兵器,因此才以剑代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

而多数读者思考问题的方向也都错了,当年的我们只纠结于“这些人明明不用剑,还怎么论剑”,就如同金庸将这第一次华山论剑一笔带过一样,这不过是个背景设定,根本无需深究。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很多东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咬文嚼字,顶着事物的表面不放,这样你不仅会陷入误区,同时也难免活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