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94岁老人无人赡养,居委会让其住进垃圾站,用监控监视,还在他临终前将其“扔”进养老院。这样的居委会为何最后会得到老人捐出的“天价”遗产?

老人既无人赡养,为何老人死后,却平白冒出了三个亲生子女?故事的背后隐藏得是残酷的真相,真相揭开以后“天价”遗产又该归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倒打一耙

法庭上,吴海平声嘶力竭得控诉着江苏无锡市居委会,说他们霸占了其父曹法泉的遗产,且根本没有对其父尽到生养死葬的义务。

根据吴海平的了解,其父曹法泉自打上了年纪以后,没办法再继续务农,居委会便安排他住进了垃圾站。

但这件事在居委会的口中,却成了给他安排了住宿,这让吴海平不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吴海平还言之凿凿得表示,居委会虽然美其名曰有专人照顾着曹法泉老人,但实际上就是在曹法泉居住的垃圾站装上了监控,丝毫没有给人留下隐私空间。

最可恶的是,曹法泉老人九十几岁高龄之际,居委会居然将其“扔”进了养老院不闻不问,难道这也配称为照顾吗?

吴海平质问着居委会,但法庭上却容不得他大声喧哗。吴海平陈述完毕以后,居委会代表人顾国伟表示,申请两名证人出庭。

第一位出庭的是曹法泉老人的堂侄女,堂侄女因着血缘关系,也因受了居委会委托,所以曹法泉在世的时候,一直是她照顾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堂侄女表示,根本不存在吴海平说得无人看顾,而那些监控也只是因为方便居委会时刻了解曹法泉老人的动向。

自打曹法泉上了年纪以后,倒在家里更待不住了,时常跑出去找乡里乡亲聊天。担心老人出意外,居委会这才安上了监控。

堂侄女质问吴海平说:“如果不是因为关心他,又何必浪费钱前前后后装上三个监控呢?”

接着,第二名证人出庭。他是曹法泉生前的同事,曾一起当过环卫工人。他表示,曹法泉之所以会住到垃圾站来,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一个人太孤单了,他想离老同事们近一点,所以才不愿去住自家的大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顾国伟表示,最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也是不得已的决定。老人年纪大了,渐渐地已经无法自理,居委会也就只好将他送进养老院,由专人照料他的起居。

如此看来,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法官到底会如何判决呢?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相揭露

故事还要从五六十年代说起。年轻时的曹法泉的确有过一段婚姻,上文提到的吴海平,也的确是曹法泉的亲生儿子。

他是曹法泉的二儿子,在他上头还有个哥哥,下头还有个妹妹。只不过,在曹法泉和妻子孩子分隔两地以后,吴海平就改为了随母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法泉曾在安徽打工,那时做工人的薪水不低,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曹法泉的妻子也十分乐见当下的生活。

然而,偶然的一天,曹法泉得知了“务工不如务农”这样的说法,他便动了回乡的心思。

然而,妻子对这一切并不能够理解,所以当曹法泉提出回乡时,妻子一口回绝了他,甚至对他说:“要回去你回去,我和孩子们绝不回去。”

但她没想到的是,曹法泉竟一气之下真的一个人回了老家江苏无锡。居委会见曹法泉独自回乡,也就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有了家庭。

他们关注着曹法泉,但他们发现,曹法泉几乎独来独往,就连亲戚也不太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曹法泉在他们眼里成了孤家寡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曹法泉干不动农活以后,居委会也就现身为他解决起了生活上的困难。

他们给曹法泉安排了一个简单的环卫工的工作,曹法泉也乐在其中。因为在这里,曹法泉不再孤单寂寞,既有事做,也有人聊天解闷。

然而,一个拆迁的消息传来,曹法泉即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于是,居委会决定,在曹法泉拆迁款的基础上,再给他添几十万,购置了现有的120平的大房子。

因此,为了感谢居委会,曹法泉也与居委会签下协议,愿意在离世后将房产和遗产全部留给居委会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委会以为曹法泉没有孩子,所以便因此承担起了曹法泉的养老义务。不但安排工作,还安排人照顾他的起居,包括曹法泉日常的生病就医,一切都是居委会负责。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居委会的帮助,曹法泉才能一个人活到94岁高龄。否则,在那些无数个子女不在身边的夜晚,曹法泉或许早就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同时,从这份签署的协议也可以看出,曹法泉老人是真心想将自己所有遗产留给居委会的,不然他根本不会同意签署协议,也不会一直没有去更改协议。

都说“养儿防老”,虽然曹法泉负气回到了老家,并没有对子女尽到应尽的养育义务,但子女在曹法泉离开的60年里也从未担心过他们的老父亲,是以,这段缘分恐怕早在60年前就已经尽断。

那么,既然生前不想见面,不想照顾,死后又何必争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2月10日,无锡市法院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判。法院认为居委会提供的协议真实有效,且证人证词合理合情,完全体现了协议中所提到的义务。

并且,因为每一位公民都拥有自行选择继承人的合法权利,所以即便是曹法泉的亲生子女,也无权与居委会争夺老人的遗产。

通过后期的推算,老人的房子获将价值数百万,再算上老人一些个人的积蓄,这份遗产被称为“天价”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若不是“天价”遗产的噱头,60年不往来的亲生子女又怎会愿意回到故乡呢?

只能说,因果循环,一切天注定。没有付出就别妄想回报,曹法泉不曾养育子女是如此,子女不曾赡养老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