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美国第一架6代隐形战略轰炸机B-21首飞,而在最近的5月22号,美国正式公布首张空对空视角照片。相关后勤人员表示B-21目前飞行测试进展顺利。这种秀肌肉的操作也很符合美国的的一贯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21飞行照片

一、B-21震撼亮相

从公布的B-21空对空照片中,尺寸会比B-2轰炸机小了大约15%,外观也更加简洁干练。机身前端的鸟嘴设计也特别吸睛。虽说整体尺寸变小了,但能力比B2更加强悍。其进气道与飞翼式机身的进一步融合,使雷达反射截面只有网球的大小,基本上不可能在雷达上发现它。理论上能防御电磁、红外、热辐射信号,从而实现全方位隐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是,B-21还搭载了不少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自动规划路线执行任务,还能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利用相应的高度去投弹。这也是B-21和B-2最大的区别。咱们也可以在照片中看到B-21的弹仓从原来B-2的两个变成了一个,这也意味着美国导弹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在不损失战斗力的情况下越来越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2轰炸机

二、技术突破,量产在即

B-21轰炸机的测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据美军官方的消息,目前已有第一批完成组装,共计6台,计划未来几年还将制造100余架该型号轰炸机。这则消息侧面表明B-21的量产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只待测试流程完成后即可大规模生产。小编也专门查了一下国外的资料,B-21的单机体造价约为5亿美元,简单来说20多年前的B-2轰炸机现在至少可以制造5-6架B-21。性价比极高,会比较适合大批量建造,以逐步取代老旧的B-2和B-1B战略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中美战略轰炸机竞逐加剧

随着B-21的逐步量产和服役,中美战略轰炸机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目前我国战略轰炸机的主力是轰-6K/N系列。虽然轰-6K/N在航程和载弹量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其在隐身性能和突防能力上与B-2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之前央媒就透露过疑似轰-20的照片,但到现在都迟迟没有正式公开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朋友就想问了,那轰-20去哪了?我个人认为,是在早些年我国工业大摸底,把轰-20摸到“回炉”。未来轰-20肯定将采用飞翼布局设计,还可能有更先进的“黑科技”,至于是摸到了什么技术,那就不得而知了。离正式公布也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技术解析:B-21与轰-20的对比

1.隐身性能:B-21凭借其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在隐身性能上占据明显优势。而轰-20作为我国的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也将采用先进的隐身材料和设计,力争在隐身性能上迎头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航程与载弹量:虽然B-21在航程和载弹量上都是世界顶尖,优秀的隐身性能和高效的人工智能系统更具优势。但大家别忘了,我们之前工业大摸底摸出来的无人轰炸机都能有8000公里的续航,就更不用说轰-20这种大型战略轰炸机了。超越B-21也是手到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20CG

B-21是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隐身轰炸机,也是美国历经30年磨一剑才能研发出来。虽说我们目前有许多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我们依旧需要正式差距。轰-20出来晚一些也未必是坏事,这能让我们的科研人员靠着已有的B-21数据进行参考,并抓住机会一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