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邻友圈(jiuxianqiao01)聚焦酒仙桥社区消息动态!欢迎关注,欢迎私信小编九妹(bjjiumei)爆料~商务合作请联系13521677695(同微信)

亲们,酒仙桥的基础设施正日益完善,令人瞩目。但你是否好奇它过去的配套设施是如何的?让我们一起回顾并探索酒仙桥过去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仙桥的街坊虽然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但生活设施建设的起点可并不低。既然前面已提及了学校,索性就先从教育资源说起。

如前所述,在最兴盛时,酒仙桥内曾有4所以酒仙桥命名的小学和3所以酒仙桥命名的普通中学,还有一所朝阳区重点中学——北京第94中学;这里还有一个大型幼儿园——也是我的“母园”——电子幼儿园(现在叫电子城幼儿园),它拥有一座可以容纳几十个班的教学楼和一座功能楼,这在那个年代可以算是相当先进的了。这么多“中小幼”基本满足了广大酒仙桥职工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仙桥六街坊1号楼,如今看似普通的居民楼就是电子幼儿园旧址。我上幼儿园时的教室就在这座楼里。注意到楼下白车旁边有个奇怪的铁架子了么?本人拍摄于2013年11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铁架子一个特写。如今就算是楼上的居民,恐怕也不知道他们用来晾床单的这个铁架子是个什么鬼?而这很可能是老电子幼儿园在此地最后的遗迹了。本人拍摄于2024年5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卖关子了。这个铁架子是我们小时候幼儿园院里的一个大型玩具——转椅,而且还是高级的那种。我画的就是这个转椅的复原图,本人手绘】

说罢教育,再说医疗。在这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是“酒仙桥职工医院”。这所医院现已改制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北京华信医院,目前是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但生活在酒仙桥的老街坊们还是习惯地称之为“职工医院”。

这所医院不但满足了酒仙桥各大厂几万职工和家属的医疗需求,也是当年朝阳区东北部一所重要医院,可以服务周边众多乡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酒仙桥职工医院大夫欢送肝炎病人出院,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信医院老楼一角。医院的老楼从里到外透出一种怀旧感。多年前我曾见过有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民国戏,本人拍摄于2024年5月】

除了这所科室齐全的综合医院,在各街坊内还分布着一些医务室。别看这些医务室可能就是一两间房、几个医护人员,但它的功能似乎比现在的社区服务中心还多些,打个针、拿个药、紧急处理一下外伤都没问题。我小时候生病打针,就是自己拿着在职工医院开好的针剂溜达着去家附近的医务室,都不用家长带着。

民以食为天,接下来再说“吃”。由于那个年代绝大部分食品还是凭票购买、定量供应,而且时兴“企业办社会”——职工吃饭都在厂子食堂,故此街头餐饮业肯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但在酒仙桥的繁华地段仍有几家国营饭馆供大家偶尔“下馆子”请请客或者全家“打打牙祭”。

此外,几个大厂还在酒仙桥的中心地段建设了“大食堂”“二食堂”,大大方便了职工和家属在家附近就餐。在我看来,这个规划既贴心又有时代特色。当然,最让我这样的小孩子难忘的,还是酒仙桥商场公交站旁那家店面不小的国营冷饮店。能在那里吃一个纸碗装的“北冰洋”冰激凌或者喝一瓷瓶老蜂蜜酸奶,那感觉比现在吃顿西餐还过瘾。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淋浴空间,公共浴池也就成了必备的基础生活设施。酒仙桥中心地段也有一座大型公共浴池。其实那个年代,酒仙桥那些大厂里的浴室都对职工家属免费开放。但一来这个浴池位于“市中心”,比起位于北部的厂子毕竟来去方便快捷;二来这个大浴池也是那种提供毛巾、浴袍和床的传统式公共浴池,在这里泡泡澡、搓搓背、躺在床上喝壶茶、聊聊天,广大酒仙桥职工也就享受到了和北京“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老式澡堂子内部场景(图片不是酒仙桥的澡堂子,仅供联想参考),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以上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性设施,更难能可贵的是,酒仙桥的规划者们还在那个艰苦岁月里为这里规划建设了不少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场所:影剧院。

当年看电影和文艺演出是当时人们八小时以外重要的文娱活动,而仅酒仙桥内就有“电子”(属于774厂)和“红霞”(属于738厂)两家影剧院,这密度即使放现在也算是高的了。其中电子影院是仿搬苏联歌剧院式建筑,高台上的大门前还有一排罗马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影剧院,大约90年代末被拆除,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影剧院门票,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霞影剧院几张。影院虽然早已关张,但建筑以及建筑上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的标记仍然保留了十几年。有不少人来打卡,还有剧组来拍戏。终究在2024年初被拆除,本人拍摄于2013年11月】

体育场。酒仙桥中心地段有一个标准的综合体育场——电子球场,尽管是黄土场地,但至少平整坚硬,一侧还建有简易的水泥看台,附近的中小学和工厂都在这里举办运动会,据说当时的北京队都曾受邀来这里和774的厂队切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新世纪后,电子球场就一直大门紧锁。后来原地直接修建了酒仙桥危改新居民楼。现在就只剩一个“电子球场社区”的名字了。估计再往后的孩子们就不知道社区名字的来源了,本人拍摄于2024年5月】

游泳池。在坝河南岸,有一个标准的露天游泳池,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冰。这对于当时北京城的广大区民区来说绝对算是高标准配置了……

但在文化场所这方面,最让我感到满意的,是酒仙桥这一带还有一个小小的公园。
(未完待续,剩余多节 ,欢迎关注)

此篇邻友圈内容入选【酒仙桥邻友圈】微信公众号,获得红包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照片及细节讨论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邻友圈app查看)

精彩下文已在邻友圈APP更新

到邻友圈APP抢先看!

您看完这位朋友的分享有什么想法呢?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来源:邻友圈APP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媒体/侵删

酒仙桥邻友圈(jiuxianqiao01),为邻友圈旗下酒仙桥社区公众号,爱上酒仙桥,从这里开始!

小编推荐阅读

01

便民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续更新中......

02

大家还在看这些

03

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视频

04

本地人都在用的社区互动APP

05

小编微信:bjjiumei 联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