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这个词大家还记得么?

大约十几年前,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那是医患关系最恶劣的一个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年代,整体医疗水平不太发达,同时医院里有各种不规范的灰色的领域,给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还记得在大内科的一节课上,主任讲完专业知识之后,看着台下几百张未来医生的稚嫩脸庞,非常真诚地说了一句:

“注意保护自己。”

当时的我,不理解。保护自己?保护什么?医院里还会有谁伤害我么?

后来,一幕幕伤医、杀医事件的新闻出现在我的眼前。还有一次,我在病房里被几十个不明身份的“家属”包围,最后警察和他们扭打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

从此,我知道了一个词,叫做“医闹”。

其实,医闹还是很难定义的,有时候你无法将它和正常维权的家属完全区分开来,正如你很难鉴定一起医疗事故背后的责任划分,“医说医有理,病(人)说病(人)有理”。

但职业医闹的出现,让这个词变得不那么光彩。他们聚集在医院门口,为家属们提供维权服务,拉横幅,送花圈,摆尸体,烧纸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让医生下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为了狮子大开口,让医院赔偿一笔不菲的费用。而医院,更多时候,为了息事宁人,选择赔偿了事,这更助长了“职业医闹”的野蛮生长。

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医生被医闹伤害,医疗秩序受到破坏。事情才迎来了翻转,公安机关开始打击医闹,现在现实中的医闹也越来越少了。

然而,通过扩大事件影响给医院造成压力从而获得超额补偿的需求还在,于是出现了“赛博医闹”。

由于现在各种互联网APP的推荐机制,我经常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些家属的帖子。这些帖子有一些共同点:

1. 题目中点名医院和医生。“XXX医院XXX科XX医生谋财害命!”

2. 经常片面扩大医疗过错,将某一特定医疗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XXX医院放置起搏器导致我父亲死亡”,“XXX医生违规使用抗生素害死我家3岁孩子”。

3. 故意隐瞒自身病情,将病情“弱化”或“轻量化”。“好好一个人,怎么到医院就死了?”

我将发这类帖子的人统称为“赛博医闹(Cyber Scoundrel)”。Scoundrel指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不诚实、不道德或在某种程度上行为恶劣的人,特别适合医闹的含义。

“赛博医闹”指的是在各种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关于自己家人治疗过程的帖子,通常在帖子中会故意扩大医疗过失,隐瞒病人病情,片面叙述事情经过,甚至恶意诋毁医院和医生。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舆论给医院和当事医生造成压力,从而在医疗事故的谈判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比如,下面这个帖子,非常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心脏起搏器手术后,我的父亲死亡了。”题目偷梁换柱,把两件事放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因果关系。是没错,是做了心脏起搏器手术,是没错,父亲死亡了。那么就一定是心脏起搏器导致的父亲死亡么?

2. “从他入院开始,他93岁的母亲就没见过他”。用亲情绑架医院,营造舆论优势。不是,老母亲没见过病危的儿子,也要怪医院喽?

3. “上海的医院不建议装起搏器”。用别的医院的说法造成一种印象,就是装起搏器是没有必要的事。其实,装起搏器与否都是医疗行为,有手术指征的,不一定上海的医院就是对的。

4. “在术前未做检查,直接用十天前的检查报告就做了手术”。啊喂,要是做了检查,你们是不是说过度检查、重复检查?检查是有有效期的,一些重要检查不需要天天做,两周前的检查报告也能用的。

5. “术后就没有使用抗生素,导致术后第三天发烧”。抗生素现在使用是极其规范的,医院的都知道“DDD”控制的,你一个起搏器植入,连手术都算不上,更多的算一个介入操作,现在全中国也不会直接给你用抗生素的。

6. “医生迟迟不用药,术后到用抗生素过去了整整60个小时,最后我父亲因为败血症导致全身器官衰竭进入ICU。” 前面提到术后第三天发烧,那么60个小时再用抗生素就合理了。医生是要讲证据的,不是事后诸葛亮,要看到发烧和感染的证据才能用药。

7. “在icu待了将近60天后死亡了,就因为一个起搏器,如果我们不听信XXX医院,我父亲就还能在家里和我们一起吃饭,其乐融融的!” 呦吼,一个肺水肿的重度心衰患者,我不信他不放起搏器还能在家跟你一起吃饭。

可以看到,这个帖子简直集齐了我前面说的“赛博医闹”的所有要素。还好,下面的评论区比较理智,网友的点赞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

有网友评论经典话术“好好的人怎么送到医院就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网友一阵见血,讲清楚了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网友更直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网友点开了她的主页,发现她在父亲病危期间还在发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网友们比较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事后发帖的博主也去卫健委维权了,我们支持她的维权行为,但是希望医疗鉴定和主管部门不要因为网络舆论的影响就做出偏颇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各位同道,真的保护好自己——注意医疗规范、认真文书撰写、各种记录签字、多多医患沟通。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医院大了,什么病人都有。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谨防“赛博医闹”。赔钱还好,做不了医生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亏大了。

如果你喜欢情歌这篇

关于医疗的小文章

也许你也会喜欢